河决金堤在汉成,曾推延世此经营。
安人为惬当时意,立事因垂不朽名。
谁凿故山酾御水,却通新漕入都城。
一疏一塞俱称利,暂访遗踪岂易评。

【注释】

“河决金堤”:指汉元帝时,黄河在瓠子(金堤)决口泛滥。

“推延世此经营”:《史记·河渠书》载,元帝时河决瓠子,丞相魏侯奏请堵塞瓠子口,武帝从之。

“安人为惬当时意”:指治理黄河使人民安居乐业。

“立事因垂不朽名”:指治理黄河立了功,因此留下了永久的美名。

“谁凿故山”:指开凿旧山引水以通漕运的事。《汉书·沟洫志》:“穿渠下河,有渠之利。”

“新漕入都城”:指引水入漕的事。《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三十年春正月,车驾东巡济阳、楚丘、定陶、睢阳、盱眙、彭城……三月丙戌,幸荥阳,还过开封,幸梁国。”又《东征录》载:“建武三十一年夏六月,车驾幸汴州,诏诸将皆会焉。”

“一疏一塞俱称利”:指疏通黄河和堵塞黄河都有利于民生。

“暂访遗踪岂易评”:指对前人的功绩难以评价。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咏黄河的治迹,抒发自己治国理民的思想。

首联写元帝时治理黄河的功劳。“河决金堤在汉成,曾推延世此经营”,说的是西汉元帝时发生了严重的水灾,朝廷派丞相魏侯前去治理洪水,魏侯奏请堵塞瓠子口,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这里,诗人把治理黄河与汉代的贤臣魏侯联系起来,赞颂了魏侯治理黄河的功绩。“安人”是安定人民的意思;“惬”即满足、高兴、得意的意思;“当时意”“不朽名”都是赞美魏侯之意。

颔联写治理黄河带来的利益。“安人为惬当时意,立事因垂不朽名”,说的是治理黄河给百姓带来的好处。诗人用“安”、“惬”、“留”、“垂”等字眼突出了治理黄河带来的巨大好处。

颈联写引河水入运河的功劳。“谁凿故山酾御水,却通新漕入都城”,说的是东汉时期,开凿旧山引水以通漕运的事迹。“却通”一词写出了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

尾联写自己治国的理想。“一疏一塞俱称利,暂访遗踪岂易评”,说的是自己治国理民的想法。“疏”即疏通河道;“塞”即堵塞河流;“称利”是说有利;“访遗踪”是说探访前人的遗迹。这两句诗表明,治理黄河和堵塞黄河都有利于民生;自己治理国家也是为了造福于民,所以不能轻易评价前人的业绩。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通过咏黄河的治迹来表达自己的治国思想,表现出一种为官者治国理民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