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
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
阳乌自焦铄,垂翅不西举。
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
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雷神抱桴逃,不顾车裂鼓。
岂无堂室深,气郁如炊釜。
岂无台榭高,风毒如遭蛊。
直疑万类繁,尽欲变修脯。
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
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
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
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苦热》。诗中描写了夏天高温炎热的情况,以及人们在这种天气下的感受和反应。

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1. 皇祐辛卯夏,六月朔伏暑。
  • “皇祐辛卯夏”:指的是宋朝皇佑年间的夏初时节,也就是农历的五月或六月初。
  • “六月朔伏暑”:在中国古代,农历六月初一被称为“初伏”,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热,人们会感到闷热难耐。
  1. 始伏之七日,大热极炎苦。
  • “始伏之七日”:从六月初开始算起,七天后进入了夏季的第一个伏天。
  • “大热极炎苦”:形容天气非常炎热,让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
  1. 赫日烧扶桑,焰焰指亭午。
  • “赫日烧扶桑”:太阳犹如燃烧着的火焰一样炽烈。
  • “焰焰指亭午”:太阳如同指向正午的火焰一般,炎热无比。
  1. 阳乌自焦铄,垂翅不西举。
  • “阳乌”:阳光下的物体,这里特指太阳。
  • “自焦铄”:自己燃烧、熔化的意思。
  • “垂翅不西举”:比喻人们不敢向西飞去,因为太阳太过炽烈。
  1. 炙翻四海波,天地入烹煮。
  • “炙翻四海波”:形容天气热到连大海都被烤得沸腾起来。
  • “天地入烹煮”:整个宇宙都像是被放在锅里烹饪一样。
  1. 蛟龙窜潭穴,汗喘不敢雨。
  •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龙。
  • “窜潭穴”:躲藏在深水潭里。
  • “汗喘不敢雨”:由于害怕雨水,所以不敢在雨中活动。
  1. 雷神抱桴逃,不顾车裂鼓。
  • “雷神”:古代神话中的雷电之神。
  • “抱桴逃”:抱着鼓逃跑,形容躲避雷声。
  • “不顾车裂鼓”:形容人们因为害怕雷声而不顾一切地逃跑。
  1. 岂无堂室深,气郁如炊釜。
  • “岂无”:表示疑问,是否有。
  • “堂室深”:有宽敞的房间或地方。
  • “气郁如炊釜”:室内的空气闷热得就像蒸锅里冒出的水蒸气一样。
  1. 岂无台榭高,风毒如遭蛊。
  • “台榭”: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通常是高台之上的平台。
  • “风毒”:指强烈的风。
  • “如遭蛊”:像遭受蛊惑一样,形容风强烈到无法忍受。
  1. 直疑万类繁,尽欲变修脯。
  • “直疑”:直接怀疑。
  • “万类繁”:各种各样的事物繁多。
  • “变修脯”:比喻各种生物都在为了生存而变化。
  1. 尝闻昆阆间,别有神仙宇。
  • “昆阆”:昆仑山阆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 “神仙宇”:神仙居住的地方。
  1. 雷散涤烦襟,玉浆清浊腑。
  • “雷散”:雷电消散。
  • “涤烦襟”:洗涤心中的烦恼。
  • “玉浆”:比喻甘露,这里指清凉的水。
  • “清浊腑”:清除体内的污垢。
  1. 吾欲飞而往,于义不独处。
  • “吾欲”:我打算。
  • “飞而往”:表示要离开这个地方。
  • “于义不独处”:从道义上讲,不应该独自留在这里。
  1. 安得世上人,同日生毛羽。
  • “安得”:怎么能够。
  • “世上人”:普通人。
  • “同日生毛羽”:希望能够与世人一同拥有飞翔的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