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
人生所适贵自适,斯适岂异白乐天。
未能得谢已知此,得谢吾乐知谁先。
【注释】
陶陶:形容醉得非常畅快。
谢:指谢灵运,南朝诗人、文学家,曾任永嘉太守,世称“谢康乐”、“谢宣城”。
吾乐: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世称“白乐天”。
【赏析】
《醉白堂》是一首七律诗,作者为宋代文人陈师道的号,全诗共四联,每联八句。此诗前四句写自己醉后之态,后两句自比,以白居易自况。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写醉后之态:“酒酣陶陶睡席上,醉乡何有但浩然。”意思是说,我饮酒之后便大醉,躺在席子上酣睡,这“醉乡”又有何可留恋?只希望它能够自然地、无拘无束地发展下去。这里的“浩然”一词,既指天地万物的本原状态,又指自然界的气势和风貌。这里用两个“何”,一个反问一个设问,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醉乡”二字表明,作者醉后的境界十分广阔,他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与万物浑为一体。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也不是一般人愿意追求的。所以,作者在诗中发出了“醉乡何有但浩然”的感慨。
第三句写诗人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人生所适贵自适,斯适岂异白乐天。”意思是说,人应该追求的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正是白居易追求的那种生活。“自适”一词,既强调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又表明了作者要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适”字是关键字眼,它既表示人的需要,也表达了人的愿望和理想。“岂异白乐天”一句则进一步指出,这种生活方式与白居易的“乐天”精神相一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要求和主张。他认为,诗歌应当反映时代的特点,为时所用。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社会,关注民生疾苦,抒发自己的忧患之情。这与作者追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自己的评价与期待: “未能得谢已知此,得谢吾乐知谁先?” 意思是说,虽然我没有获得像谢灵运那样的成就,但我已经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当我也获得了成就之时,又有谁能比我更早呢?这里的“得谢”一词既指获得成就,又指得到快乐。这两句话既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评价,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在这里,作者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醉乡”这一概念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同时,通过与白居易的比较,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