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
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
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
虽有落花句,知为何等诗。
如逢贺宾客,方叹乌栖辞。
我初出险语,俗子争唐嗤。
俯眉欲从事,复恐遭文移。
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
董家名父子,平生所怀思。
虽云识面晚,相闻已相知。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

章甫:一种礼帽,这里代指官服。

越:古代的一个诸侯国,这里泛指南方。

夏虫:夏天生出来的虫子,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音调。

钟嵘:南朝梁人,著有《诗品》,评论诗歌得失。

落花句:晋代诗人谢灵运诗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文选》卷五十五载此为曹植所拟,故后人以为出自谢灵运之手。

贺宾客:指唐代著名文人王维,字摩诘。

董家父子:指东汉董仲舒和西汉董仲舒的儿子董仲舒儿子董京、董卓等人。

相闻已相知:彼此已经相互了解。

君诗有古意,且结皓首期:你的诗中有古人的意境,让我们共同期待白发苍苍之时。

端能啖杞菊,时复过天随:你能够吃上枸杞和菊花,时不时地还能飞上天空。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作的一首和韵诗。诗的内容主要是对董之南的赞美和对其诗的赞赏。

首联“章甫不入越,夏虫多拘时。”以章甫比喻官服,暗示了董之南的身份地位。而夏虫则用来形容那些目光短浅、缺乏远见的人。这一联表达了对董之南身份地位的认可,同时也批评了那些目光短浅、缺乏远见的人。

颔联“生无适俗韵,举世谁知之。”进一步强调了董之南的独特之处。他认为董之南生来就具有与众不同的韵味,这种韵味只有他本人才能欣赏到。这一联表达了对董之南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指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无法理解他的原因。

颈联“钟嵘不并世,无人识丘迟。”提到了另一位诗人钟嵘。他认为钟嵘虽然在同时代的人中很出色,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才华。这一联表达了对钟嵘的才情的赞美,同时也指出了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往往受到时代的影响。

尾联“亦知适楚车,安可从北驰。”则转向了对董之南人生道路的描述。他认为董之南就像一辆适合在南方行驶的车子,不应该盲目地跟随北方的潮流而去。这一联既表达了对董之南人生道路的理解和尊重,也表达了对他敢于坚持自己立场的赞扬。

整首诗通过对董之南的赞美,表达了对个性和才华的肯定和尊重。同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