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雍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馀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鼓。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愿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让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结构和格式要求:
- 先输出诗句,然后翻译。
- 每句诗句后面附上注释,并简要赏析。
我们根据要求开始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翻译和赏析:
第一首:
- 嵩高二王德:高高的嵩山和高大的二王(指王公贵族)都拥有高尚的德性。
- 丰水数世仁:丰富的水滋养了世代的人们,他们都是仁慈的人。
- 一心千古脉:一颗心维系着千载的脉络,即国家的统一。
- 一气三才根:一种生命力贯穿天地,它是万物的根本。
- 人言通德门:人们的议论都指向通向道德的大门。
- 封培知几春:封地培养着智慧和才能,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
- 陵州不尽用:陵州的资源并不全部用于战争,还有很多可以用于民生的地方。
- 雍国非全神:雍国虽然不是全能的国家,但依然保有其完整的精神和力量。
- 厥美钟在季:美好的事物总是在最后得到体现或保存。
- 鲁殿岿然存:鲁国的宫殿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国家的根基牢固。
- 谁知中兴主:没有人知道这位中兴之主,但他的影响力和功绩是显而易见的。
- 流泽被子孙:他的恩泽流传到子孙后代,成为永恒的遗产。
- 是用遗一老:因此,我请求留下一位老人,以辅佐国家。
- 为社稷万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愿意承担起重任。
- 三朝典刑旧:他在朝廷任职多年,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
- 四海观听新:他的行为也受到了四海之内的关注和倾听。
- 自公镇西南:自从你在西南地区担任官职以来,威名远播。
- 弃地遄归疆:放弃土地迅速回到家乡,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
- 馀民亦安土:其他民众也因此而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
- 便当度双剑:准备两把宝剑,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 进贤黜不衷:选拔人才时,要公正无私,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
- 讨贰诛失伍:对于背叛国家的人,要及时采取行动,惩罚那些失去忠诚的人。
- 增屯御骄卒:加强对部队的管理,防止他们骄横跋扈。
- 募耕实边圄:招募农民耕种,确保边疆的安全。
- 堂堂当道卧:他站在道路的中央,显得威武不凡。
- 一勇销百侮:一次勇敢的行动就能消除所有的侮辱和攻击。
- 愿公排群议:希望你能排除一切疑虑和反对意见。
- 释我分外虑:解除我的忧虑和担忧,让我能够专注于国家大事。
- 上流屹长城:你就像一座坚固的长城,守护着国家的安全。
- 却归辅明主:最终回到了明智的君主身边,继续辅佐他治理国家。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侍郎的一系列行为和成就,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