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芷蕙等,岂必皆名氏。
骚者诗之馀,毋以词害意。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微词。
楚之嬖小臣,况亦有不知。

【注释】

过屈大夫清烈庙下:经过屈子屈原的忠烈祠堂下。屈子,即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清烈,指他的高洁志节。清,纯洁;烈,刚烈。屈子的诗篇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或云芷蕙等,岂必皆名氏:有人说,这四句是屈原《离骚》中的“众芳”,不必一一指明其名称。

骚者诗之馀,毋以词害意: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中最为重要的一篇作品,但并不是所有辞赋都是诗的余兴之作。这里的“骚”是指《离骚》,即《离骚经》。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微词:孔子编撰的《春秋》记载了鲁国的史事,而孔子本人也有许多褒贬失当的言论,被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

楚之嬖小臣,况亦有不知:楚国的一位宠幸小臣,尚且有不了解的情况。比喻那些位卑禄薄的人,往往见识短浅。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26),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建立。作者通过此词,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慨之情。

上片首句点明题目,说明自己到屈子祠下的原因。次句说:“有人说,这四句是屈原的‘众芳’,不必都指出其具体名字来。”这是从文学角度讲的,屈原的作品很多,这里只是举《离骚》为例,并非全部。“骚”是《离骚经》的简称,“者”字是助词。

三、四两句是说:“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中极为重要的一篇,但不是所有辞赋都是诗歌以外的余兴之作。”“骚”指屈原所作《离骚》,“余兴”即“余波”。意思是屈原的《离骚》虽然是诗歌之外的重要作品,但是不能因为辞赋有类似风格就一概加以否定。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微词”,“仲尼”,指孔子。《春秋》是孔子修订的史书,记录了春秋两代的历史。孔子在《春秋》中“多微词”,即用含蓄委婉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六两句说:“楚国有一位宠幸的小臣,尚且有不懂的情况,更何况其他人呢?”意思是说,即使是小人,也有他不懂的事。

下片前两句是对上片末句的进一步发挥。作者认为,即使像楚国的一个宠幸小臣,尚且有不懂的事情,那么其他的人自然更应该有所不知。

“楚之嬖小臣,况亦有不知”,是说即使地位低下的小臣,尚且还有不懂的事,那么其他地位更高的人,难道就更懂吗?这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知识和智慧也在变化,不可能每个人都懂得一切事情。

“仲尼作春秋,定哀多微词”,“定哀”指的是《左传·成公二年》,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些史实。孔子在《春秋》中采用了“微词”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观点。

“楚之嬖小臣,况亦有不知”,作者进一步发挥说,即使像楚国的小官,尚有不懂的事情,那么其他的大臣们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最后两句是对全词主题的总结。作者认为国家的命运就像那屈子所咏叹的草木一样,虽然能够生长茂盛,但是终将不免衰亡。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幸福时光,不要等到国家覆灭时才感到遗憾。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屈子祠下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