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星不动随天旋,枉被嘲谑千余年。
无情文象岂此较,独嗟陋习轻相沿。
我尝作诗抵排之,尚有遗恨污陈编。
人于万物为至灵,聪明照彻天地先。
其如形气之所囿,则以学问开蒙颛。
不知谁为乞巧者,乃谓天孙执其权。
天孙能襄不能报,世闲之拙无加焉。
痴儿騃女竞针缕,高楼大第迷管弦。
汉魏以来用一律,无人出语扶其颠。
其间假拙济巧者,又欲托此文奸言。
敢因良会追往事,更发此义声余冤。
七夕有赋
经星不动随天旋,枉被嘲谑千余年。
译文:星辰如恒心般坚定,却因千百年的误解而备受嘲弄。
注释:经星,即指星辰。天旋,指天空的旋转。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星辰长久以来被误解和嘲弄的感慨。
无情文象岂此较,独嗟陋习轻相沿。
译文:无情的文字难道可以比拟星辰?只有叹息这种陋习轻易地沿袭至今。
注释:文象,指文字的象征或意象。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字与星辰比较时显得无力和无奈的心情。
我尝作诗抵排之,尚有遗恨污陈编。
译文:我曾经作诗进行驳斥,但仍然留下了遗憾污染了经典之作。
注释:作诗抵排之,即创作诗词来反驳或批评某种观点、行为等。陈编,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或文献。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诗词创作虽然有所努力,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的感慨。
人于万物为至灵,聪明照彻天地先。
译文:人相对于万物来说是最灵性的,智慧能够照亮整个天地。
注释:人于万物,即相对于其他万物而言的人。至灵,指最为灵性或最高级别的存在。聪明,指智慧。天地先,即在天地之上。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高度肯定和赞美。
其如形气之所囿,则以学问开蒙颛。
译文:如果受到形体气质的限制,那么就需要通过学问来启蒙心智。
注释:囿,限制。形气,指形体和气质。开蒙,启蒙教育。颛,专一、专注。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受到形体和气质限制时需要依靠学问来启蒙心智的观点。
不知谁为乞巧者,乃谓天孙执其权。
译文:不知是谁在乞求巧艺,竟然说是天孙掌握了其中的诀窍。
注释:乞巧者,指乞求巧手技艺的人。天孙,指神话中的织女星,也称为“织神”,掌管纺织之事。执其权,掌握其中的诀窍。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乞求巧艺之人以及将巧艺归咎于天孙的说法的质疑和讽刺。
天孙能襄不能报,世闲之拙无加焉。
译文:天孙能够助人成事却不能回报,世间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更是无计可施。
注释:襄,辅助。世闲之拙,指世间那些愚蠢而无知的人。无加焉,更加无法可施。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天孙虽然有能力帮助他人成事,但最终还是无法回报的无奈之情,同时对于世间愚蠢无知之人的讥讽和讽刺。
痴儿騃女竞针缕,高楼大第迷管弦。
译文:天真烂漫的孩童竞相绣制针线,豪门贵族沉浸在华丽的音乐声中。
注释:痴儿騃女,天真幼稚、不懂世事的男女。竞针缕,竞相绣制针线。高楼大第,指富贵人家的豪华建筑。迷管弦,沉醉于华丽的音乐声中。此句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繁华的批判和反思。
汉魏以来用一律,无人出语扶其颠。
译文:从汉代到魏代以来,一直沿用这一体裁,却没有人能够突破这个界限。
注释:汉魏,指汉朝和魏国。一律,即一种固定的体裁或风格。扶其颠,突破这个界限的意思。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学体裁的局限性和创新性的思考和期待。
其间假拙济巧者,又欲托此文奸言。
译文:其中有些人假借拙劣来掩饰巧妙,又试图用这种文体传播奸邪之言。
注释:假拙,假借笨拙来掩饰巧妙。济巧,掩饰巧妙。奸言,奸邪之言。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些人利用文学形式来传递不正当言论的现象的担忧和批判。
敢因良会追往事,更发此义声余冤。
译文:我敢于趁着良辰美景追忆往事,再次表达这种道理的冤枉之情。
美好的时光或场合。追往事,追忆往事。义声,正义的声音。余冤,冤枉之情。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声音被掩盖或遗忘的感慨和决心要再次发出正义之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