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右文时,子可谓不遇。
相从今几年,犹记弄章句。
神州久陆沉,赤子欲谁诉。
隆兴淳熙初,几载驾戎辂。
主圣难其臣,后来忽多故。
方今恢天运,子复策仕路。
惜乎视征榷,韬略未阔步。
男子志四方,周王亦一怒。
惨别无它言,闽山眇回互。
【注释】
送黄监税之官沙县:送走黄监,去沙县当官。
国家右文时:在国家重文治的时代。
子可谓不遇:你可以说是没有遇到明主。
相从今几年:我们相识已经有好几年了。
犹记弄章句:还记得当年我和你一起吟诗作赋。
神州久陆沉:中国大地久已沦落为异族的殖民地。
赤子欲谁诉:老百姓想要向谁诉说他们的苦难?
隆兴淳熙初:隆兴和淳熙是宋孝宗赵昚的两个年号。
几载驾戎辂:过了几年,皇帝亲自坐上战车出征打仗(“戎辂”指战车)。
主圣难其臣:君主英明但难以找到合适的大臣。
后来忽多故:后来却忽然发生很多变故。
方今恢天运:现在正在恢复国家的元气。
子复策仕路:你重新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惜乎视征榷,韬略未阔步:可惜你只懂得看管盐铁之类的税收,而缺乏远大的谋略。
男子志四方:有志于为国家做出贡献。
周王亦一怒:就像周武王一样有气节。
惨别无它言:分别的时候只是无言相对。
闽山眇回互:闽山高峻,峰峦重叠,回环往复,看不到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士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他渴望为国家出力报效的思想感情。
首联点明送别的背景:“国家右文时。”在国家重视文化、推行文治的时期,诗人与友人相遇,并成为知己。“子可谓不遇”,意谓这位友人在当时真是没有遇到明主。这是说,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利于士人施展抱负;只有像他们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互相切磋学问,互相鼓励,共同前进。“相从今几年”一句,表现了两人的情谊深厚;“犹记弄章句”两句,回忆昔日共同吟诗作文的情景。“弄章句”,指文人雅士挥毫作文,即《诗经》中的“击鼓鸣钟”。这里比喻吟诵诗词,歌颂祖国河山。
颔联写国家不幸,百姓受辱:“神州久陆沉,赤子欲谁诉。”国土沦陷,生灵涂炭,老百姓想向谁倾诉他们的悲愤呢?这里既指北宋沦亡后南宋统治集团所采取的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也暗指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和腐败。
颈联感叹国运不兴:“隆兴淳熙初,几载驾戎辂。”隆兴和淳熙是宋孝宗赵昚的两个年号。作者用两个数字表示时间,突出时间的漫长。“几载驾戎辂”,意思是过了几年,皇帝亲自坐上战车出征打仗,这两句是对前文“主圣难其臣”的具体化,表明国家虽然有了贤君,但在用人方面还是存在问题,因而不能振兴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尾联抒发了希望国家能有所作为的愿望:“方今恢天运,子复策仕路。”“方今”二字承首联而来,表示当前正是国家需要人才的时机。“子复策仕路”的意思是说,你能够重新出来做官,施展你的才能。“惜乎视征榷,韬略未阔步”的意思是说可惜你对国家的财政税收等大政方针并不熟悉,缺乏远大的谋略,所以“阔步”二字是讽刺的口吻,意为你只能小打小闹。
全诗以送别为题,实际上是一首抒怀爱国之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振兴、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