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讲绝学,淡泊易荆榛。
锱铢利害牵,不暇能亲仁。
君侯志意高,面无三斗尘。
越从武夷来,邂逅京华春。
抵掌顾我谈,文彩天麒麟。
归哉吴阊门,太湖漾无垠。
修名恐不立,何必问屈伸。
【注释】
师门:指老师,此处泛指师门。
荆榛:荆棘丛生之地。
锱铢:形容极小的数量,比喻微小的利害关系。
不暇:来不及。
三斗尘:三斗米,是古代计量粮食单位。
面无三斗尘:意谓心无杂念。
武夷:武夷山,今属福建省。
邂逅:偶然相逢。
文彩:才华。
天麒麟:比喻有才能、德才兼备的人。
吴阊门:苏州市阊门外一带。
太湖:太湖在江苏省南部,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湖泊。
修名:修身养性,修养品德。
屈伸:弯曲、伸直。这里比喻世事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精炼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友人的学识渊博、品格高洁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深厚友谊。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学术追求上的不同,以及对人生态度的不同。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词。
首联“师门讲绝学,淡泊易荆榛”,描绘了友人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学问如同深山中的灵芝,珍贵而难得;他的为人则如松柏般坚韧不拔,经得起风吹雨打。
颔联“锱铢利害牵,不暇能亲仁”,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超脱与豁达。在名利面前,他可以淡然处之,不为所动;而对他人则充满关爱,乐于奉献。这两句诗既展示了友人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意。
颈联“君侯志意高,面无三斗尘”,进一步赞美了友人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他的心胸宽广如大海,容得下万物;他的志向高远,不为世俗所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尾联“越从武夷来,邂逅京华春”,描述了友人来自江南水乡(武夷),来到繁华的京城(京华)。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友人的地理背景,也暗示了他即将开始的新的征程。同时“邂逅”一词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尾联“抵掌顾我谈,文彩天麒麟”,则描绘了一幅友人才华横溢、风采卓越的景象。他的话语如同天上的麒麟,令人敬畏;他的文章则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一句“归哉吴阊门,太湖漾无垠”,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告别之语。希望友人能够回到故乡,享受那宁静美好的生活。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