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士所贵,世或鲜知道。
道通天地人,斯足为我宝。
文高多外驰,行实徒自保。
意诚而动化,岂不在深造。
其间有径庭,一一宜探讨。
探讨自得之,乐哉可忘老。

赵履常入建阳

赵履常,即赵汝愚。他是南宋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曾担任过宰相,对南宋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文行士所贵,世或鲜知道
文行,是指文人学士的品行;士,则是指有学问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文人学士,最宝贵的品质是他们的品德,而世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这里,“文行”和“士”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学识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境界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赞扬。

道通天地人,斯足为我宝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在古代文化中,道德被认为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它贯穿于天地之间,影响着人类的生老病死。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灵魂境界。

文高多外驰,行实徒自保
这里的“文高”指的是文才出众,但往往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而“行实”则是指实际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些人在文学上才华横溢,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实际行动的价值;而那些脚踏实地做事的人,虽然可能没有太多的文采,但他们却能够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

意诚而动化,岂不在深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真诚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内心真正诚恳的人才能够在行动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里的“动化”是指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教化他人,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其间有径庭,一一宜探讨
这句话意味着在各种思想观点之间,总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应该勇于探讨这些不同的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它们。

探讨自得之,乐哉可忘老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探索和学习的态度。只有不断探索和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这个过程也会带来乐趣,让人忘记年龄和时间的限制。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赵履常的描述和他的观点的阐述,展现了他对文人学士品行的重视以及对于道德和行动的看法。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也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