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苦久旱,凌朝得微凉。
悠悠我所思,眇眇天一方。
搔首亟盥沐,篮舆上河梁。
城阇士如林,进取自行藏。
孰甘尺蠖屈,孰羡鸣凤翔。
分寸丝忽间,胶扰互奔忙。
唶嗟尚何诣,交谊或难忘。
山堂兮方斋,城树郁葱苍。
岂无尘榻地,茗瀹容细尝。
放身易云晚,屋角下残阳。
虚明见云风,从君以徜徉。
须臾夜色起,片月翻流光。
影静理无违,语惬情不伤。
相将得岁寒,留目禾黍场。
可以饱吃饭,馀事扫秕糠。

【注释】

过履道山堂及子潜家方斋:通过履道山堂和子潜的家斋

凌朝得微凉:清晨时分感到一丝凉爽

悠悠我所思,眇眇天一方:遥想远方(我思念远方的人)

搔首亟盥沐,篮舆上河梁:洗头发梳头急忙准备行李登上黄河桥

城阇士如林,进取自行藏:城楼守卫众多像树林,进取时便自行隐蔽

孰甘尺蠖屈,孰羡鸣凤翔:谁愿意像螳螂一样蜷缩,谁羡慕凤凰高飞

分寸丝忽间,胶扰互奔忙。唶嗟尚何诣,交谊或难忘。

山堂兮方斋,城树郁葱苍。岂无尘榻地,茗瀹容细尝。

放身易云晚,屋角下残阳。虚明见云风,从君以徜徉。

须臾夜色起,片月翻流光。影静理无违,语惬情不伤。

相将得岁寒,留目禾黍场。可以饱吃饭,馀事扫秕糠。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据《新唐书·刘禹锡传》记载,刘禹锡在是年春任连州刺史,因“坐子伯禽事贬”为连州刺史。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途中所作。

第一联“过履道山堂及子潜家方斋”,点明时间地点。“过”,经过。“履道”,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山堂,即指山中的庙堂。“及子潜家”,即到达子潜的家宅。子潜即刘禹锡的侄子刘梦得,字子浮。“方斋”,即正厅。

第二联写诗人一路行来,心情苦闷、焦虑。“尽日苦久旱,凌朝得微凉。”诗人说:“一天都在苦苦盼望下雨,到了早上才得到一点清凉。”这里用夸张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干旱的强烈不满和焦急的心情。

第三联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悠悠我所思,眇眇天一方。”“悠悠”,遥远的样子。“眇眇”,形容距离很远的样子。意思是说,我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天空中,就像天边那么远。

第四联写自己因为思念而急切地要洗澡换衣,准备登船渡河。“搔首亟盥沐,篮舆上河梁。”“搔首亟盥沐”是指诗人急切地想要洗个头,换了衣服,然后乘船过河;“篮舆”,就是轿子。

第五联写诗人看到城中守卫森严,知道已经入城了。“城阇士如林,进取自行藏。”这里的“自”“行”都是动词,“自”表示自己,“行”表示前进。意思是说,城墙上的守卫像树林一样密集,我进城后就隐藏起来。

第六联写诗人看到城外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孰甘尺蠖屈,孰羡鸣凤翔。”“孰甘”是疑问代词,相当于“谁”。意思是说,谁愿意像螳螂那样弯曲身体,谁羡慕凤凰高高飞翔。这里的“孰”、“羡”都是动词,“孰”是疑问代词,“羡”是动词,“羡”是希望的意思。诗人用这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七联写诗人看到自己的故乡,心生感慨。“分寸丝忽间,胶扰互奔忙。”“分寸丝”,指细微的丝线。“胶扰”,形容纷乱的状态。意思是说,一根根细微的丝线忽然之间变得纷乱不堪,大家都在忙着奔走忙碌。这里的“间”是名词,意为“片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生活的渴望。

第八联写诗人看到落日余晖洒满大地,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唶嗟尚何诣,交谊或难忘。”这里的“唶嗟”是叹息声。“诣”是动词,意为“到……的地方”。意思是说,我们彼此之间的情谊或许不会忘记。这里的“犹”是副词,意为“还”。

第九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山堂兮方斋,城树郁葱苍。”这里的“方斋”指的是刘禹锡的住处。诗人看到友人的住所(方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岂无尘榻地,茗瀹容细尝。”“岂”在这里是一个反问的语气词。“瀹”,是一种烹茶的方式。“容细尝”的意思是说,你难道没有闲暇的时间来慢慢品尝一杯香茶吗?这里的“尝”是动词,意为“享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惜。

第十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放身易云晚,屋角下残阳。”这里的“易”是动词,意为“改变”;“云”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意为“天气变化”。意思是说,我放轻松心情,让身体随着云彩的变化而变化;屋角下还有夕阳余晖。这里的“夕”是名词,意为“傍晚时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第十一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虚明见云风,从君以徜徉。”这里的“游”是动词,意为“游玩”。意思是说,我看到了飘渺的云彩和风儿,与你一起漫步其中。这里的“徜徉”是动词,意为“闲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十二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须臾夜色起,片月翻流光。”这里的“须臾”是副词,意为“片刻”。意思是说,片刻之后天色就暗了下来,月亮在天空中闪烁着光芒。这里的“流”是动词,意为“流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夜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第十三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影静理无违,语惬情不伤。”“影静”是形容词短语,意为“影子平静不动”。“理”在这里是一个名词,意为“道理”,“无违”是动词短语,意为“没有违背”。意思是说,当我看到影子安静下来时,我的心也感到平静而满足;说话时心情愉悦,没有任何损伤。这里的“惬”是动词,意为“满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第十四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生活状态。“相将得岁寒,留目禾黍场。”这里的“相”是代词,意为“我们”。意思是说,我们一起度过了寒冷的冬天;现在我要留在这里看看丰收的稻田。这里的“留”是动词,意为“留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

第十五联写作者与友人分别后的心情。“可以饱吃饭,馀事扫秕糠。”这里的“饱食”是动词短语,意为“尽情享受食物”,“扫”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清理”。意思是说,我现在可以安心地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其他的事情我可以随便处理一下就行了。这里的“事”是一个名词,意为“事情”。“扫”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处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