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世志,问取大愚家。
盘折入举文,唾手为国华。
从容试讲评,三传宁浮夸。
南渡今百年,中外义非赊。
【注释】
管解元: 指宋代著名学者朱熹(1130-1200)。解元,科举考试中试的初级功名,相当于乡试第一名,故名“解元”。后以称秀才、进士或举人。
巽伯:《诗经·邶风》有《定之方中》诗,序言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我闻其声,如鹤鸣而南飞也。”郑玄注:“楚王宫名。《左传》:‘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后以“巽伯”借指楚国。
春秋经世志: 春秋:指《春秋左氏传》。经,即常典,指《礼记》。宋朱熹有《春秋或问》,主张用《春秋》来阐明政治,故称。
大愚家: 指《淮南子·修务训》中所谓“古之人无书契,而知吉凶,不能治天下也”的人。
盘折入举文: 谓文章曲折盘旋,层层深入。
唾手为国华: 谓轻而易举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从容试讲评: 从容不迫地讲课,并给予评价。
三传: 指《周礼》《礼记》《仪礼》,古代关于礼法的典籍。
南渡今百年: 指南宋偏安南方,已历一百零八年。
中外义非赊: 指内外之义,不能久赊。
【赏析】
朱熹在绍兴任提举浙常平茶盐公事期间,曾与友人论及经世致用的问题。友人认为朱熹是“大愚”,意思是朱熹的学说迂腐难用,不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朱熹则反驳道:“《春秋》大一统,孔子所为作《春秋》者何耶!吾岂欲以迂阔之说误人哉!”此诗即是两人辩论的记录。全诗共六句,每句四字,语气平和、恳切,表达了朱熹对于经世致用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