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士我所尚,得闲遂幽寻。
盘桓南豅中,迤逦梅岩深。
长日蕴轻暑,宿雨收积阴。
飘飘吹薄衣,遥遥豁烦襟。
绸缪敦宿好,留连匪他心。
泉石纵惟宜,爵服岂不任。
天运每如此,欢言理清斟。

【注释】

上:拜访。南豅:山名,在今江西南昌市西。成季:成伯辉的字。俞伯辉:人名。

二士:指两位朋友,即作者与成伯辉。所尚:喜好。得闲:闲暇的时候。幽寻:隐居山林。

盘桓:徘徊。南豅:山名,在今江西南昌市西,为庐山支脉之一。迤逦:曲折蜿蜒。梅岩:梅岭之巅。深:高峻。

长日:漫长的日子,这里指夏天。蕴:蓄积。轻暑:轻风和煦的夏季。

宿雨:早晨的云层中的雨,即晨雨。收积阴:收回积聚的阴气。

飘飘: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文选》李善注引刘逵《释文》“晓也。言风飘然来至”。吹薄衣:微风轻轻吹起衣服。

遥遥:遥远的样子。豁烦襟:使心胸开阔。绸缪:缠绕、结在一起。敦宿好:深厚地保持友情。

留连:舍不得离开。匪他心:不是为其他目的。

泉石:清泉与奇石,常用以象征隐逸生活的场所。《楚辞·九歌·湘夫人》:“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爵服:礼服,这里指官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被贬之后,“怀其国家,哀悼其身,愁神而思,念君曰:‘鴥雀乌鹊,自南徂北。五鸟猛暴,负子而去。’”

天运:天命或自然规律。理清斟:理顺情绪,斟酌酒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好友成伯辉同访友人俞伯华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写作者在南豅山中游览所见景色及感受;后两段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二士我所尚,得闲遂幽寻”,点明了诗人与好友成伯辉一同来到南豅山的目的——寻求隐居的生活。这里的“二士”指的是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崇尚隐居生活,于是便决定一同前往南豅山寻找这种理想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既展示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体现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的句子“盘桓南豅中,迤逦梅岩深”,描绘了诗人在南豅山中漫步的情景。诗人在山中徘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山林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盘桓”、“迤逦”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山中悠闲自在的状态,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接下来的诗句“长日蕴轻暑,宿雨收积阴”,则是诗人在山中度过漫长夏日的描述。在这里,“长日”、“轻暑”、“宿雨”等词语,都形象地描绘出了山中天气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使得空气变得炎热,而清晨的云层中的雨水则带来了清凉的气息。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诗的情感色彩,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舒适。

随后的“飘飘吹薄衣,遥遥豁烦襟”,则是诗人对微风轻拂的感受和心境的抒发。诗人描述着微风吹过自己的衣衫,带走了身上的尘埃和烦恼;同时,那遥远的景色也让诗人感到心胸变得开阔,仿佛所有的忧虑都已消散。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诗意和画面感。

最后两句“绸缪敦宿好,留连匪他心”,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的再次强调。在这里,“绸缪”意为紧密相连、不离不弃之意,而“敦宿好”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诗人表示自己愿意与朋友长久保持这份深厚的友情,而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离开他们。

这首诗通过对南豅山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他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