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
产石斫未久,所落荒野县。
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
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
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
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
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
徒咏绝妙词,旧事记黄绢。

玉山村民斫石为砚,仲至以诗来索次韵

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

产石斫未久,所落荒野县。

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

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

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

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

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

徒咏绝妙词,旧事记黄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玉山砚》的图画,并抒发诗人对此的赞美之情。

“玉山村民斫石为砚”,这是对画面的直接描述,突出了砚石的质地和色泽。

第二句“谁欤赋奇诗,索我玉山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这里“谁欤”可以理解为“是谁呢?”,“赋奇诗”可以理解为“创作出美妙的诗词”,“索我玉山研”可以理解为“索取我手中的玉山砚”。

第三句“产石斫未久,所落荒野县”,描绘了砚石的来历和它的遭遇。这里的“产石”可以理解为“出产的石头”,“斫未久”可以理解为“打磨的时间还不长”,“所落荒野县”可以理解为“最终落入了荒野之中”。

第四句“如公笔阵高,岂足供法战”,则是对砚石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这里的“公笔阵高”可以理解为“你的笔力如同阵前的将军一般威武”,“岂足供法战”可以理解为“这怎么能满足书法比赛的需要呢?”。

第五句“聊堪用鸡毛,滴水共贫贱”,则进一步描绘了砚石的使用场景和它的价值。这里的“聊堪用鸡毛”可以理解为“勉强可以用它来书写”,“滴水共贫贱”可以理解为“即使是在贫困潦倒的时候也能使用”。

第六句“市价亦不争,百钱可营缮”,则是对砚石价值的一种肯定。这里的“市价亦不争”可以理解为“市场上的价格并不高”,“百钱可营缮”可以理解为“一百文钱就可以修复它”。

第七、八句“包提偶到吴,取诮畏俗谚”,则描述了砚石的来源和它在民间的影响。这里的“包提”可以理解为“携带物品的人”,“偶到吴”可以理解为“偶然来到吴地”,“取诮畏俗谚”可以理解为“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和批评”。

最后两句“胡为而好此,感叹殊恋恋”,则是诗人对砚石的独特情感的抒发。这里的“胡为”可以理解为“为什么”,”好此”可以理解为“喜欢它”,“感叹殊恋恋”可以理解为“深深地感到遗憾和留恋”。

这首诗通过对《玉山砚》的描绘和对砚石价值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砚石的喜爱和珍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传统艺术的珍视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