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看晋宋语,无忌酷似舅。
焉如施与徐,共学乃师友。
固应在同声,亦何苦遗臭。
我独乏雅正,蓬心乱苗莠。
《次韵昌甫所寄因答施仲益且寄斯远》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对施仲益的赞赏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注释:
- 曾看晋宋语:指曾观察过晋朝和宋朝的语言风格。
- 无忌酷似舅:指其性格与舅舅相似,无拘无束。
- 焉如施与徐:指施仲益的才能与徐子美相近。
- 共学乃师友:表示两人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如同师生和朋友的关系。
- 固应在同声:表示两人在思想上有相同之处,应当相互认同。
- 亦何苦遗臭:表示两人不必为名声而争斗,应该保持本色。
- 我独乏雅正:表示自己缺少高雅的品德修养。
- 蓬心乱苗莠:形容自己像杂草一样杂乱无章。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施仲益的高度评价和赞赏之情。首句“尝看晋宋语”,意味着作者曾经观察过晋、宋时期的语言风格,这可能暗示了他对古代文学的深厚兴趣。接下来,“无忌酷似舅”,表明施仲益的个性与作者的舅舅相似,没有拘束感,自由自在。接着,“焉如施与徐”,指出施仲益的才华与徐子美的相似,两者都具备卓越的能力。
诗人并不满足于赞美施仲益的才能,他进一步表达了对施仲益人品的肯定。他写道:“固应在同声,亦何苦遗臭。”这意味着施仲益与作者有着相同的思想,他们不必为了名声而争斗,保持自己的本色即可。最后,诗人以“我独乏雅正”作为结尾,表示自己缺少高雅的品德修养,与施仲益相比显得不够优雅。
这首诗通过对施仲益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高度认可和欣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追求高雅品格的高尚情操和人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