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洗铅华净,那须画手工。
玉颜翻自误,不似旧图中。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夜深人静,月下独酌。一曲桓伊三弄笛,惊破绿窗幽梦,不似旧图中。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细马驮锦屏如铁,万里龙沙似雪。
愿和亲,水草穹庐曲碌也胜昭阳新绿。何处寄书哀李陵台?昭君怨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
欲洗铅华净,那须画手工。
玉颜翻自误,不似旧图中。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夜深人静,月下独酌。一曲桓伊三弄笛,惊破绿窗幽梦,不似旧图中。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细马驮锦屏如铁,万里龙沙似雪。
愿和亲,水草穹庐曲碌也胜昭阳新绿。何处寄书哀李陵台?昭君怨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方回之手,是一首咏竹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树头不动天无风,六月还当日正中。 —— 在树顶静止不动,天空也没有吹动的风,说明是在炎热的六月里。这句表达了竹子在烈日下依然保持冷静的态度,不随环境改变而改变。 2. 唯有满林新长竹,别生凉意袭帘栊。 —— 只有竹林里新长出的竹子,带来了清凉的气息,仿佛能透过窗户直抵屋内
【注释】 闻说:听说,一说为“见”。大虎头滩:指钱塘江的虎跳石。 世闲:世人。 虚名:虚妄的美名。 海逆流:指潮水逆行,即潮汐涨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观潮的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以虎跳石为题,是因该处江面有巨石突立,状如老虎蹲踞;又因此处江水激涌,浪花飞溅,犹如虎跃。诗人在观潮时,看到这壮观的场面,顿生豪情壮志。而当看到潮水涨落,却与虎跳石无关,于是感慨万分
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一 日日思君君不知,京尘染尽带来衣。 客心正自伤飘泊,更看湖边花片飞。 注释解析: - 日日思君: 每天思念着远方的爱人,但对方却一无所知,这种相思之苦无人能够理解。 - 京尘染尽带来衣: 京城的尘埃已经沾染了所有的衣裳,象征着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 客心正自伤飘泊: 诗人自己内心也因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痛苦和孤独,漂泊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 更看湖边花片飞:
观北来倡优 见说中原极可哀,更无飞鸟下蒿莱。 吾侬尚笑倡优拙,欲唤新翻歌舞来。 注释:听说中原一带极其可悲,没有鸟儿会飞到蒿草里去。我仍然嘲笑那些表演者笨拙,想请他们再来一遍新歌新舞。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以咏叹边陲的荒凉和百姓的痛苦为主旨。首联写中原人民生活极为艰苦,连飞鸟也不愿意到那里去;颔联用反诘的语气,对那些自诩能歌善舞、卖弄才艺的倡优表示蔑视和嘲讽;颈联则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注释】 ①第:排行;后日者:即“后来人”。自谓奇中索(索取)诗:自以为是,向别人索取诗歌。 ②儿时意气:小时候的豪迈气概。谩:空、徒然。骑鲸:比喻志大才高。几向栏干袖手凭:几次在栏杆上闲看,手不握兵器,无所作为的样子。 ③逢君成一笑:指与友人相见而开怀大笑。 ④却惭窗下读书灯:惭愧的是,在这灯光下读书的人。 【赏析】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读书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首联“南来未省有良图”一句,写自己南渡后并未看到国家的好形势。诗人用“未省”表示自己还没有发现国家形势的好转。“良图”,指好的计策,好的计划。“省”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察觉”、“知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第二句“可更清谈傲五胡”,意为:现在应该更清谈以傲视北方少数民族。这里用“清谈”“傲”
【注释】 车马声中又日斜:车马之声,指京城的喧嚣;又,表转折,再次的意思;日斜,夕阳西下;可堪,可恨,可惜。芳草思天涯:芳草,即萋萋的野草;天涯,极远的地方。忆别:思念离别;山中桂:在山里种植的桂花,比喻故乡的桂花;今见:现在看到。长安栀子花:长安(古都城名),今西安市;栀子花,即白色的茉莉花。 【赏析】 《寓京和曾左曹韵》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京城的车马声中
【注释】 湖心:湖的中心,指洞庭湖。 渺渺(miǎo miǎo):水天相接、辽阔无边的样子。 平湖:指湖水平静无波。四接天:四周与天空相连。 孤舟:孤独的小船。 系:系着或拴在。曾系:曾经系着。夜来船:夜里经过的船只。 持鞭(chí biān):手持马鞭。又:又一次。 风尘:指战争、战乱。逐:追随。 秋篷(qiū péng):《庄子·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典故
昭君怨 春恨难到天山,心作汉家青草。 万里逐愁烟,雁门边。 不爱阏氏爱汝,命薄未同翁主。 黄鹄莫思归,泪沾衣。 赏析: 《昭君怨·春恨》是宋代词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上片起句写春日里难以到达远在天边的天山,以“春恨”二字点明题旨,抒发了作者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用“心作汉家青草”来比喻自己的心情如同草原一样广阔无垠,又如野草一般生长不息
【解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抒发了女子因思念情人而引起的孤寂落寞的心情。全词以景托情,用“樱桃”来比喻女子的容颜,以“风狂”、“春寒”渲染氛围,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答案】 译文:残梦中依稀记得你的身影,只记得开始没有结尾,只是有头无尾。倦怠地倚靠在绣帘边,懒得梳头。昨夜真的风狂雨骤,满地的樱桃花都凋谢了。燕子在栏杆上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春寒。 赏析:此词为闺怨词。起句写梦境
昭君怨 花落空坛谁扫,何处暗香飞到。 桦烛渐消红,听凉蛩。 禁得无眠生受,吹醒夜窗残酒。 盼到梦儿边,小游仙。 注释: - 昭君怨:一种词牌名,通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之情。 - 花落空坛谁扫:花已经凋零在空荡荡的祭坛上,是谁来打扫呢? - 何处暗香飞到:香气从哪里飘散而来? - 桦烛渐消红:桦木制的蜡烛逐渐燃烧殆尽,只剩下红色的痕迹。 - 听凉蛩:听到蟋蟀的叫声。 - 禁得无眠生受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忆自仙缘错缔。多分误他巧字。 【翻译】:回想起我们原本是神仙的缘分,却错误地被牵合在一起。我本应成为你眼中的“巧”字。 【注释】:仙缘 - 指与神仙结为姻缘。错缔 - 错误的结合。 2. 再有甚心情。赠与卿。 【翻译】:还有什么心情呢?给你。 【注释】:赠与 - 赠送,给予。卿 - 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3. 无限幽情密意。相比针儿更细。 【翻译】
昭君怨 昭君出玉关,回首远家山。 双眉底频蹙,胜怨不胜颜。 龙沙去去临,鹤禁行行远。 何如荆门村,修竹倚秋晚。 注释: - 《昭君怨》是宋代词人蔡伸的一首描绘塞外风光和赞美昭君和亲的伟大情操的词作。 - “明妃风貌最娉婷”一句,直接赞美了王昭君的美丽与气质。 - 诗中“赂匪黄金轻,命是红颜薄”表达了诗人对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当时宫廷政治的批评。 - “不然毛延寿
【注释】 才通鸟道:才通,即刚刚。 东西:指南北方向。 碧丛丛:形容松树苍翠茂密的样子。 断岸:残破的河岸。 霜叶:秋天的树叶,因受寒冻而变色。自落:指自己飘落。 月照一孤舟:月光映照着一只孤独的小舟。 悠悠:缓慢、从容不迫的样子。 赏析: 但景中寓情。上片写画中所表现的景色。“危石”三句,描绘了一幅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天然美景。“石上”二句,写山上的松树,在危石之上生长了好几年,郁郁葱葱
诗句:忽忽人生如寄,冉冉流光逝水。 译文:人生短暂如同梦幻,时光荏苒犹如流水逝去。 注释:忽忽:指人生短暂,如梦幻泡影。冉冉:形容时间的流逝缓慢而漫长。逝水:用水比喻时间,指时光流逝迅速。 赏析:此诗以“昭君怨”为题,借昭君的悲剧命运来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首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感慨。第二句用“逝水”喻指光阴似箭,时光飞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易逝的特点
【注】昭君怨:唐代教坊曲名,又名“秋娘怨”“采莲令”。 风去波纹簇簇。嫩柳娇鸦新浴。 楼外晚晴天。好山川。一派空蒙影里。渔唱乍沉还起。 归兴满江湖。得归无。 赏析: 本词是一首写景词,上阕写江边春色,下阕写江上渔歌。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相融,意境优美。 开头三句写春日江楼景色。风轻波静,柳叶舒展,黄莺啼鸣,水面荡漾,一幅明丽动人的江楼春色图展现在眼前。 “楼外晚晴天”一句,点出季节与天气
昭君怨 原是一般年纪。可可算他作弟。记得小名无。众中呼。入夜画楼先锁。百计要将人躲。何意学生疏。上头初。 注释:原来她和大家一样,都是年纪轻轻的姑娘。可可,是她的小名吧!他在众人面前呼唤你,让你害羞得脸红了。深夜时分,他在画楼上偷偷地锁着门,就是为了躲避那些追求的人。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你会如此轻易地就被他迷住呢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昭君怨·苦雨》: 窗隙与谁同坐。咒雨鹁鸪两个。 兜起卅年愁。旧南楼。 暂向曲屏高卧。梦又把人颠簸。 睡觉夜灯青。影伶仃。 【注释】 1. 窗隙:窗户的小缝隙。 2. 谁(r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的对象。 3. 咒雨:祈祷降雨,这里指祈求风雨来缓解干旱。 4. 三十(sān shí)年:三十年。 5. 南楼:南方的楼阁,此处指作者居住或工作的地方。 6. 曲屏
颜范祠堂 颜范新祠在番水阳,邦人来此识纲常。 海波澒洞孤峰峭,天宇清明一凤翔。 英迹重寻馀古帖,高情犹想赋秋香。 奸谀骨朽今安在,三叹前贤死不亡。 注释: 1. 颜范新祠:颜范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任官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新祠是新建的祠堂,用以纪念他的功绩。 2. 邦人:指当地的百姓。 3. 识纲常:了解和遵守道德规范。纲常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君臣、父子
拂衣归共白云间,佚老堂中天地宽。 黄发可教供鞅掌,青山聊足对高寒。 杖藜行乐春风软,纸帐佳眠晓日团。 林下未应忘世事,并烦寄语谢家安。 注释:拂去官服,与世无争,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佚老堂,这里指隐逸的居所。黄发,指老人,这里指自己。鞅掌,形容繁忙的工作。对高寒,面对高山之寒意。杖藜行乐,拄着拐杖在春天里游玩。纸帐,纸做的帐篷。佳眠,美好的睡眠。林下,树林底下,这里指官场外的自由生活。未应
诗句释义 1 君抚渊明底样琴,肯于弦上要知音。 - “君”指的是诗人的友人张辑,“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潜(字渊明),因其常饮酒、吟诗,故此处称其为“底样琴”。 - “要知音”意即想要找到理解自己内心的人。 2. 相逢尘世不挂口,别去清愁总上心。 - 表示与朋友离别时,不关心世间的是非得失,专注于心中的清愁。 - “清愁”指淡淡的忧愁或心事。 3. 听雨夜床孤旧约,看云秋壑想幽寻。 -
松雪 阴崖未知晴,松雪自在白。 可恨晚风颠,飞寒乱苔石。 【注释】 1. 阴崖:阴暗的山崖。 2. 知:知道、知晓。 3. 自:自然、当然。 4. 然:如此、这样。 5. 可恨:遗憾、可惜。 6. 晚风颠:傍晚时风猛烈地吹动。 7. 飞寒:形容风势猛烈。 8. 乱苔石:乱生的苔藓覆盖在石头上。 【译文】 不知道山崖何时能够晴天,松树和雪花一样洁白纯净,然而遗憾的是那傍晚时分狂风肆虐
【注释】 纤巧:精巧细腻。大雅:高雅的诗歌。天孙:织女星,传说中天上织云锦的仙女。机锦:织成精美的锦缎。笑杀:使……笑死。 【赏析】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相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故又称“乞巧节”。此诗以七夕佳节为题,赞美了织女星的美丽和高洁。首句用“纤巧”二字形容织女织布的技艺,次句写织女所穿的锦缎华美异常,第三句则以“笑杀世间人”来形容织女的美丽,第四句又从织女身上引出牛郎
【注释】 张辑:即张正见,南朝梁代诗人。冯去非: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此夕:这个晚上。真成别:确实要分别了。幽怀欲语谁:心中郁积着许多话,却不知道跟谁说。梅花霜月晓:梅花在寒霜的月光中开放,清晨的霜气中隐约透出梅花的影子,显得格外清丽。咏君诗:吟诵你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冯去非的告别之作。首句“此夕真成别”,直叙分手之事;次句“幽怀欲语谁”,抒发内心难以言表的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