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澜秋水剪瞳人,愁绝春山效玉真。
擘了荔支抛豆蔻,送钩非复近前嗔。

“欲澜秋水剪瞳人,愁绝春山俲玉真。”诗句中,首先提到的是“欲澜秋水剪瞳人”,这句诗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水面波光粼粼、如同剪刀般裁剪着岸边人物的美景。这种描述不仅让人联想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还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似乎在表达一种无法言说的内心愁绪。

“愁绝春山俲玉真”中的“俲”应为“妆”。这一句则通过“春山俲玉真”这一形象的比喻,将人物的容颜比作春天的山峦,其中蕴含的是女子如花似玉的美好形象。然而,诗人接下来的句子却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差,即“愁绝”。“愁绝”一词,通常指极度的悲伤或忧愁,这里可能是对人物心情的一种夸张表达,揭示了其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苦楚。

“擘了荔支抛豆寇,送钩非复近前嗔”两句诗,则展现了一种与前面截然不同的场景和心态。“擘了荔支抛豆蔻”可能指的是古人在特定节日或庆典中品尝荔枝的情景。这里的“擘”、“抛”动作,既是一种习俗,也反映了人物对于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然而,随之而来的“送钩非复近前嗔”,则是对这种生活态度的一种微妙转变,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挣扎。这里的“嗔”字,可以理解为愤怒或不满,也可能是指对过去某种生活方式的怀念或留恋。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苏籀在其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对比和转换,表达了复杂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的深刻揭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