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兵戈地,遗黎见几人。
他乡空白发,故国又青春。
多难堪长客,偷生愧此身。
本无匡济略,叹息谩伤神。
【注释】
避乱途中:作者在战乱中避难。
回首兵戈地,遗黎见几人:回头望着战火纷飞的地方,能见到的只有流离失所的人们了。遗黎,指百姓;见几,指见到的人。
他乡空白发,故国又青春:在异乡漂泊,白发苍苍;回到故乡,又是春色满园。空白,形容头发花白,也指无家可归;故国,指自己的家乡。又,再一次。
多难堪长客,偷生愧此身:这么多的灾难让人难以承受,为了生存而苟活,感到愧疚和惭愧。
本无匡济略,叹息谩伤神:本来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只能叹息而已。谩,同“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诗人因避乱而流落南方,感慨自己年老体衰却依然奔波在外、不能安居乐业,内心非常苦闷。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年代和自身境遇的感慨。
首联“回首兵戈地,遗黎见几人”,写诗人在战乱中辗转流落,回头望去,只见遍地都是战争的痕迹,而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又有多少人呢?这既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又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颔联“他乡空白发,故国又青春”,写诗人在异乡漂泊,白发苍苍,而回到故乡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样,春天的气息又一次回到了故居。这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又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变化。
颈联“多难堪长客,偷生愧此身”,写诗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无法安居乐业,只能在异乡流浪。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疲惫和无奈,同时也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深深的羞愧。
尾联“本无匡济略,叹息谩伤神”,写诗人虽然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但面对战乱的现实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奈和失落让诗人感到十分沮丧,只能叹息而已。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调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诗中既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强烈的现实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