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注释】
①己未: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②三院东阁:御史台三院的东边。按宋代御史台有三院,中院、西院、东西两广右司。
③鞫(jū):审问。
④南庑:指御史台南边的走廊。
⑤异日:将来。
⑥贲(bēn)然:形容高兴的样子。
⑦杭婺:杭州(今浙江杭州),婺州(今浙江金华)。
⑧维:束缚。
⑨“相期”句:希望有一日能到蒜山(在山东济南附近)去访问苏轼。
【赏析】
元丰己未(1074年)九月,作者赴审御史台时听说子瞻已被系。自己白天居住在三院(御史台中院、西院和左右广右司的东边)东阁,而子瞻在知杂(监察御史分察各地风俗、政治得失,相当于地方长官,称为“知杂”)南庑(御史台南边的走廊)才隔一墙不得通音信,于是作诗四首以为异日相遇一哂之资耳。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近年”,即近年以来。“出”,做官或被贬谪。“止”,同“只”。
“迁谪”,指贬谪。“邅回”,指进退两难。“予”,指作者自己。“与”,动词,跟……相同。“公”,指子瞻,苏轼字子瞻。“十载”,十年。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诗人”、“儒者”:泛指读书人。“嗫嗫”,形容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多难”,经常遇到许多困难。“儒者”,指以孔子为师、讲学的人。“凄凄”,悲伤的样子。“久讳”,“久避”,长时间避免。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他日”,将来有一天。“归江海”,回到江河湖海之中,比喻退隐。“相期”,相约,约定。“蒜山”,即蒜亭山,在山东济南市西南二十里处。
【译文】
近来我们的处境相差不大,十年来进退两难,我和你一样。
杭州和婺州都是你的封地,后来被贬谪,湖泽和濠水相继被禁闭。
文人往往因诗文遭灾受难,儒者长期逃避困境不敢出头露面。
将来有一天你能够回到江河湖海中去,我们一定约定时间到访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