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莫为歌诗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己未九月(1085年)赴御史台审理案件时,因听说弟弟子瞻先已被系,自己白天居住在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于是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之资,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这句诗的意思是,兄弟二人的才华和学识都相同,都是子卿孙辈,然而苏轼自己才能出众,见识广博,而自己的弟弟子瞻却才学不显,见识短浅。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这句诗的意思是,因为苏轼与弟苏辙年龄相差近十岁,苏轼常常戏称他为“小门”或“老门”,而苏辙则戏称他为“门生”。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弟弟的亲切和关爱之情。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这句诗的意思是,苏轼的文章高妙绝伦,难以匹敌,而且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这句诗描绘了苏轼与弟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鼓励的精神风貌。

莫为歌诗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影响了自己的志向,即使不能成为歌咏天下的大诗人,也要为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

这句诗表达了苏轼对于个人得失的豁达态度和对于为国家奉献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己未九月赴御史台审理案件时写给弟弟子瞻的信。信中,苏轼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才华和学问的看法,以及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态度。

苏轼在信中以“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开篇,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苏轼与弟弟苏辙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才华都十分出色,但他们的成就却大不相同。苏轼自认为才能出众,见识广博,而弟弟子瞻则才学不显,见识短浅。这种差距让苏轼感慨万分,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弟弟之间的感情。

苏轼通过“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两句,表达了对弟弟的亲近和关心。苏轼常常戏称他为“小门”或“老门”,而苏辙则戏称他为“门生”。这种亲昵的称呼和玩笑式的调侃,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亲密无间的关系。

随后,苏轼用“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两句,描绘了两人书信往来的情景。他们不仅书信来往密切,而且还在文章中相互切磋,不断进步。这种深厚的情谊和相互鼓励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受到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

苏轼在信中强调了个人得失的观念,并以“莫为歌诗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结束全文。他提醒弟弟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影响到自己的志向,即使不能成为歌咏天下的大诗人,也要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豁达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展示了苏轼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信,通过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描绘两人书信往来的情景,以及阐述个人得失的观念,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鼓励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了苏轼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