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
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阑。
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
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释】:

  1. 方山子:指作者的朋友,名无逸。
  2. 凄凉寄一箪:形容生活贫困,只有用一个竹篮装着简陋的饭食和用品。箪:古代盛食物的圆木筒子。
  3. 虫声来倦枕:蟋蟀鸣叫的声音让诗人感到疲倦而难以入眠。
  4. 肱三折,那堪指一弹:肱:肘。三折:折断了三次。比喻身体极度消瘦,连弹一下都困难。
  5. 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中宵:深夜。更风雨:夜里风雨交加。毡:北方用来御寒的粗毛织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日夜晚所作。诗中描绘了他在朋友家寄居时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描述了自己与老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自己因贫病而寄居在他人家中的凄凉处境。“簟”是古代的一种竹制坐垫,这里用以代指床席。簟本无足,故称“一箪”,以见生活的清苦。

第二句“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阑。”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朋友家中的感受。秋风中传来蟋蟀的叫声,使得诗人感到疲惫不堪而难以入睡;同时,秋天的思绪也让他更加思念远方的朋友。这里的“凭阑”指的是站在栏杆上远眺,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三句“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体的虚弱程度。“肱”指的是肩膀或胳膊,“三折”表示已经弯曲到极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为长期忍受病痛而变得瘦弱不堪的状态。最后一句“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则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听到风雨声而感到孤独和凄凉的情景。“客毡寒”则暗示了他身在异乡的寂寞和无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朋友家中的艰苦生活和他深深思念远方朋友的心情。通过对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和情感体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