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因秦官置丞相、太尉。武帝罢太尉,不置。久之,置大司马而以为大将军之冠。成帝复罢丞相、御史大夫,而取周官六卿、司徒、司空之名,配大司马以备三公,而咸加「大」称。后汉建武二十七年,复改大司马为太尉,而司徒、司空并去「大」字,自后历代因之。政和中,始尽遵周官,置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而以太尉为武官,礼秩同二府,大略如昔之宣徽使,而不以授文臣,而必以冠节度使为异耳。
唐开元中,始聚书集贤院,置学士、直学士、直院总之。又置大学士,以宠宰相,自是不废。其后又置弘文官,亦以宰相为大学士。本朝避宣祖讳,易为昭文,然必次相迁首相始得之。其后惟王章惠随、庞庄敏籍、韩献肃绦旨初拜直除昭文,故王岐公行献肃制词,有曰「度越往制,何爱隆名之私」者,盖谓是也。
却扫编·卷上
宋徐度撰国朝大更革集众议
- 汉初丞相与太尉
- 秦官设置丞相和太尉
- 武帝罢去太尉职位
- “大司马”成为大将军之冠
- 成帝时期改革
- 取消丞相和御史大夫职位
- 取周官六卿、司徒、司空之名
- 配大司马为三公之一
- 后汉建武二十七年变化
- 改大司马为太尉
- 司徒、司空并去除“大”字
- 历代延续此制
- 政和年中全面遵守
- 完全遵循周官设置
- 增设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 唐开元年间发展
- 开始在集贤院藏书
- 设立学士、直学士、直院总领
- 增设大学士以宠宰相
- 本朝避讳宣祖改名昭文
- 因宣祖名讳改为昭文
- 必须宰相迁首相方可得
- 王章惠随、庞庄敏籍、韩献肃绦旨初拜直除
- 王岐公行献肃制词
- 强调度越往制,何爱隆名之私
- 后世评价及影响
- 《却扫编》是重要历史文献
- 反映了宋代政治体制变迁
- 对后世政治变革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