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签书枢密院,始于杨守一。端拱元年,自内客省使、宣徽北院使为之;二年,张逊自盐铁使,亦以宣徽北院使为之;景德三年,韩崇训自枢密都承旨、四方馆使,以检校太傅为之;同时,马正惠公知节自枢密都承旨、东上阁门使,以检校太保为之;天喜三年,曹武穆公玮自华州观察使鄜延副总管,以宣徽北院使为之;明道二年,王武恭公德用自步军副指挥使、福州观察使,以检校太保为之;治平三年,郭宣徽逵自殿前都虞候、容州观察使,以检校太保为之;建炎三年,王渊自向德军节度使、御营都统制,直以节度使为之。

童贯之始入枢府也,官已为开府仪同三司,而但以为权签书枢密院河西北面房公事。顷之,乃进称权领,盖以谓所掌止边防一事,且姑使为之而已。又数月,乃正称领枢密院事,自是不复改。其后蔡攸以少师居枢府,亦称领。郑太宰居中以故相居枢府,亦称领。宣和间,凡官品已高而下行职事者,皆称领,如蔡行以保和殿大学士领殿中省,高俅以开府仪同三司领殿前司,王革以保和殿大学士领开封尹之类是也。靖康间,何丞相栗以资政殿学士、李丞相纲以资政殿大学士皆领开封府职事而别置尹。初,贯之不称知而称领者,非尊之也,盖犹难使之正居执政之位,故创此名,然邓枢密旬武以少保知院,而实居其下。庆历间,吕许公以首相兼判枢密院事,论者以为判名太重,未几改兼枢密使。元丰官制废枢密使不置,则知院为长官。今领居知上,则判院之任也。按:汉制有领尚书,有平尚书,领尚书则将军、大司马、特进为之,平尚书则光禄大夫、谏大夫之徒皆得为之,则领之为重也久矣。

却扫编
卷上
宋 徐度撰

《却扫编》是北宋时期,由徐度编纂的一本历史文献。该书主要记录了从汉代至宋代的政治制度变迁和官员任免情况,反映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与变化。全书共三卷,涵盖了从汉初到北宋的历史变迁。

徐度在书中不仅记录了官职名称的变化,还详细记载了各官职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例如,汉朝时期,丞相、太尉、大司马等职位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权力,而到了唐代,这些官职的名称和职责又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却扫编》通过对这些历史的详细记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却扫编》还记录了历代皇帝对官员任免的决策过程。通过考察历代皇帝如何处理政务和人事任免,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例如,书中记载了熙宁年间的科举改革以及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却扫编》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通过对该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及其发展变化,从而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