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宰相兼太清宫使。本朝祥符间亦以首相领玉清、昭应宫使,又置景灵宫、会灵祥源观使,以次相及枢密使次第领之,执政为副使,侍从为判官。天圣初,昭应宫灾,始罢辅臣、宫观等使名。政和中,诏天下咸建神霄、玉清、万寿宫,复置□宰相使相领之,执政为副使,侍从为判官。判官惟盛章尝以开封尹领之,它未尝命。而天下郡守皆兼管句,通判兼同管句。虽前二府领州亦如之,盖欲重其事也。
辅臣既罢领宫观使,其后惟以使相、节度、宣徽使为之,无所职掌,奉朝请而已。熙宁间,又有以使居外者:王荆公以使相领集喜观使居金陵,张文定公以宣徽南院使领西太一宫使居睢阳之类,皆优礼也。元右间,梁左丞焘罢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特创同醴泉观使之名以命之。梁公言故事无以学士领宫观使者,且同使之名前所未有,力辞不受。然自是,前二府往往以学士直为宫观使,而同使之名不复除矣。
却扫编·卷上
宋代政治决策与行政制度
- 作者简介
- 徐度,字敦立,北宋时期官员,曾任开封知府等职。
- 书籍概述
- 《却扫编》为北宋徐度所作,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决策与行政制度。
- 内容解读
- 书中详细记录了北宋时期重大事件如政事更革、贡举北郊讨论等,并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原因及影响。
- 关键观点
- “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强调集体讨论的重要性,避免独裁决策。
- 对熙宁初期贡举北郊事件的评述,反映出朝政变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历史意义
- 通过《却扫编》,后人可以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策决策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
- 现代应用
- 现代社会中,类似决策机制仍然重要,但需结合时代特点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