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之乱,天下无复学校。皇朝受命,方削平四方,故于庠序之事亦未暇及。宋城富人曹诚者,独首捐私钱建书院城中。前庙、后堂,旁列斋舍,凡百馀区。既成,邀楚丘戚先生主之。先生名同文,生唐天右中,历五代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学行义为学者师。及是四方之士争趋之,曹氏益复买田、市书以待来者。先生乃制为学规:凡课试、讲肄、劝督、惩赏莫不有法,宁亲归沐与亲戚还往莫不有时,而皆曲尽人情,故士尤乐从焉。由此,书院日以浸盛。事闻京师,有诏赐名应天府书院。先生没,门人私谥为正素先生。其子纶复以儒学显,历事太宗、真宗两朝,官至枢密直学士。先生之规后传于时,及建太学,诏取以参定学制,予幼时犹及见之。书院,即今之国子监也。

唐节度使初皆领一道,故以本道为名,若河西、河南、剑南、关内之类是也。厥后分镇浸多,所领不能尽有一道,则以其地为名,若安西、朔方、渭北、陇右之类是也。又有合数州以为名者,若魏博、淄青、泽潞、徐泗之类是也。或因其有功则赐军号以旌之,若振武、镇国、天雄、定难之类,不可悉数。由五代以还至于国朝,所锡益多,凡曰节镇皆曰某军某军,而孟州曰河阳三城,襄阳府曰山南东道,太原府曰河东,凤翔府曰凤翔,扬州曰淮南,江陵府曰荆南,成都府曰剑南西川,潼川府曰剑南东川,兴元府曰山南西道,总九州府,独因旧以为名,亦出于偶然。本不以地望有所轻重,然凡建节者反以是数州为重,非亲王尊属与勳望重臣莫或得之。故韩魏公以司徒领淮南,曾鲁公以司空领河阳三城,文潞公以太师领河东,皆以为重也。

{ 宋城富人曹诚者,独首捐私钱建书院城中,前庙後堂,旁列斋舍,凡百余区……四方之士争趋之。 曹氏益复买田市书以待来者。

宋城富人曹诚者,独首捐私钱,建书院城中,前庙后堂,旁列斋舍,凡百余区。 既成,邀楚丘戚先生主之。 先生名同文,生唐天祐中,历五代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学行义为学者师。

{8}^-^: 天下无复学校皇朝受命方削平四方故於庠序之事亦未暇及宋城富人曹诚者独首捐私钱建书院城中前庙後堂旁列斋舍凡百余区既成? 楚丘戚先生主之先生名同文生唐天 中历五代入本朝皆不仕以文学行义为学者师及是四方之士争趋之曹氏益 …}
诗句: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译文:

呜呼!五代之乱极其严重,正如《左传》所说的:“天地闭塞,贤人隐居。”在这个时期,大臣们杀害君主,儿子们杀害父亲,而那些官员却安于俸禄,在朝廷上任职,完全丧失了廉耻之心。

关键词解释:

  1. 五代之乱:指唐代后期至宋代初年的一系列战乱事件。这些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破碎,人民生活困苦。

  2. 天下无复学校:指在五代之乱期间,国家无法正常进行教育,许多学府被迫关闭或迁往其他地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五代之乱时期的混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教育中断的痛心疾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天地闭,贤人隐”和“搢绅之士安其禄”,这些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同时,诗人通过对曹诚建书院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尊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