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请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矜庄危坐而不欠伸欹侧者,盖百无一二焉,其能之者必贵人也。」盖尝以其言验之,诚然。

韩康公、王荆公之拜相也,王岐公为翰林学士,被召命词。既授旨,神宗因出手札示之曰:「已除卿参知政事矣。」国朝以来,因命相而遂用草制学士补其处,如此者甚多,近岁亦时有之,世谓之「润笔执政」。

本朝节度使虽不赴镇,然亦别降敕书宣谕本镇军民。而为节度使者亦自给榜本镇,谓之布政榜。亲王,亦翰苑为之,近不复见矣。

元丰官制虽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为三省长官,然未有为之者。元右初,既召文潞公还朝,以其名位已崇,难所以处之者,时司马温公已拜左相,而右相韩玉汝适去位,宣仁后遂欲以潞公为右相。谋之温公,公曰:「文某历事累朝,年逾八十,且其再为相时臣犹为小官,今顾居其上不可。」因请自为右相而请以潞公为左相,宣仁复难之。于是用吕许公故事,以本官同平章军国重事,且诏一月两赴经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与执政商量事,如遇有军国机要事即不限时,并令人预参决其馀公事,只委仆射以下签书发遣。其后吕申公为右相,请退甚力,宣仁欲坚留之,顾怜其老,欲以为摄太保同平章军国事,手札以问范忠宣。忠宣以为摄字从来止施于祠祭,非所为官称,若别更一字,而使每至都堂不限时出,东府执政有议事,于便门过就之;若议事迟久,令堂厨具食,如此则事皆曲尽,称国家尊贤优老之意矣。宣仁复手札,谓以吕某德望欲使兼一保、傅官,务要外协人望实益劝讲,然其官去保、傅甚远,欲以为行太保事如何?忠宣复对曰:「谨按国朝典故,天喜中宰臣王旦元是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令。公著官是光禄大夫,职是右仆射,若以仆射加司空则与王旦相近,于典故不远。若欲有益,劝讲,则平章事乃是执政,自当十月一赴经筵,不必带『行太保事』四字矣。」于是始定议云。

却扫编·卷上
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请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矜庄危坐而不欠伸欹侧者,盖百无一二焉,其能之者必贵人也。”
译文:刘器之(即刘敞)担任待制职位时,经常与客人坐着沉默不语,甚至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客人感到十分疲倦,有时请求离去,他始终不肯听,即使客人再三请求留下,他也不同意。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人能够整日保持庄重、严肃、端正的姿态而不打盹、歪斜的,大概只有十个人左右吧!而这样的人必定是尊贵的人。”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一种现象:有些官员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者过于严肃,导致与人交往时很少主动交谈,给人一种“矜庄危坐”的印象。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有高贵的身份,反而可能反映出他们的孤僻和高傲。刘器之在这里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官场现象的看法。

韩康公、王荆公之拜相也,王岐公为翰林学士,被召命词。既授旨,神宗因出手札示之曰:「已除卿参知政事矣。」
译文:韩绛、王安礼被任命为宰相时,王岐作为翰林学士接受了任命。皇帝在诏书中说:“已经授予你参知政事的职位了。”
赏析:这段描述了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宰相——韩绛和王安礼——被皇帝任命为宰相的事件。王岐公(王曾)作为翰林学士接受了这一命令。这里的“参知政事”是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协助宰相处理政务。这显示了当时朝廷选拔官员的标准和程序。

国朝以来,因命相而遂用草制学士补其处,如此者甚多,近岁亦时有之,世谓之「润笔执政」。
译文:从国家建立以来,因为任命宰相而使用起草文书的学士来填补空缺的情况很多,近来也有这种情况发生。社会上称之为“润笔执政”。
赏析:这里提到了一种古代官场的现象,即为了应对宰相空缺的情况,常常需要临时派遣草稿学士来撰写诏书,以填补空缺。这种现象在古代很常见,但并非所有宰相都这样。

本朝节度使虽不赴镇,然亦别降敕书宣谕本镇军民。而为节度使者亦自给榜本镇,谓之布政榜。亲王,亦翰苑为之,近不复见矣。
译文:本朝节度使虽然不前往镇所上任,但也另外发布敕书向本镇军民传达朝廷的命令。而为节度使的人也会提供公告给本镇,称为“布政榜”。亲王也曾由翰林学士院负责发布公告。近年来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多见了。
赏析:这段话描述了中国古代节度使和亲王的职责及他们发布的公告方式。节度使虽然不亲自到岗,但仍需要对外发布官方通告;而亲王则由翰林学士院负责发布公告。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官员的职责和分工。

元丰官制虽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为三省长官,然未有为之者。元右初,既召文潞公还朝,以其名位已崇,难所以处之者,时司马温公已拜左相,而右相韩玉汝适去位,宣仁后遂欲以潞公为右相。谋之温公,公曰:「文某历事累朝,年逾八十,且其再为相时臣犹为小官,今顾居其上不可。」因请自为右相而请以潞公为左相,宣仁复难之。
译文:元丰时期的官制虽然以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为三省长官,但是没有人担任这个职位。元佑初期,召文彦博回到朝廷后,因为他名声地位很高,很难安排他的职务,当时司马光已经担任左丞相,而右相韩琦刚刚去世,宋哲宗于是想把文彦博任命为右相。征询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说:“我一生历经多个朝代,年龄已经超过八十岁,而且他在再次担任宰相的时候,下属的地位都很卑微,现在他位居我的上位是不合适的。”因此请求自己担任右相并请求将文彦博任命为左相,宋哲宗对此又感到为难。
赏析:这里描述了宋代元丰年间三位重要官员的任命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