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宰相、枢密使必以侍郎以上为之,若官旧尊则守本官,官卑则躐迁侍郎。官制行,初相止除大中大夫,崇宁后必超进数官,政和以后至有径迁特进者。靖康初,吴少宰敏初相自中大夫躐迁银青光禄大夫,引故事自言,于是改大中大夫就职。

庆历间,贾文元为昭文相,陈恭公为集贤相。会久旱,引东汉策免三公故事自言。是时,吴正肃为参知政事,与文元不协,数争议上前及此。中丞高若讷以为大臣不肃,故雨不时若而。文元亦自请,故与正肃偕罢,而恭公进位昭文,犹申前请,乃降授给事中,而辅政如故。二参宋元宪自给事中降谏议,丁文简自工部侍郎降中书舍人,数月而复云。

国朝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必以谏议大夫为之,权御史中丞亦然。熙宁中,始有本官带待制权中丞者。官制后,初拜执政迁中大夫,而中丞不复迁官矣。

却扫编·卷上
汉初丞相、太尉演变及官制改革

  1. 前言
  • 国朝宰相、枢密使必以侍郎以上为之
  • 旧官尊贵则守本官,官职卑则躐迁
  • 官制行后
  1. 东汉策免三公故事引用
  • 引典故自言以避祸
  1. 文元自请降职
  • 贾文元为昭文相,引故事自言
  • 吴正肃与文元不和,数争议前事
  1. 恭公进位昭文
  • 陈恭公为集贤相,引典故自言
  1. 中丞高若讷对大臣不肃评价
  • “雨不时”比喻
  • 雨时不延或不下雨的比喻
  1. 文元与正肃罢相
  • 吴正肃为参知政事,与文元不和
  • 文元自请,故与正肃偕罢
  1. 恭公升昭文
  • 陈恭公进位昭文,申前请
  1. 文元被贬给事
  • 从谏议降授给事中
  • 辅政如故,文元仍可辅助朝廷
  1. 宋初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设置
  • 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均以谏议大夫为任
  1. 熙宁时期本官带待制权中丞
  • 本官带待制权中丞始于熙宁时期
  1. 官制改革后执政迁中大夫
  • 中大夫为新晋执政之衔
  1. 御史大夫改中丞
  • 御史大夫转为中丞
  1. 中丞不再迁官
  • 中丞之位固定不变
  1. 《却扫编》历史记载意义
  • 记录国家典章与历史逸事
  • 有裨于史学发展与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