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者之女谓之「公主」,盖因汉氏之旧,历代循焉,未之有改也。政和间,始采周之王姬之称而改公主曰「帝姬」,郡主曰「宗姬」,县主曰「族姬」。议者谓姬盖周姓,犹齐女曰齐姜,宋女曰宋子,皆因其姓而系之国,不曰周姬而曰王姬者,盖别于同姓诸侯鲁姬、卫姬耳。国家赵氏,乃当曰帝赵,不得曰帝姬,若以姬为妇人之美称则尤不可。《汉书.高五王传》:「诸姬生赵幽王友。」颜师古注曰:「诸姬,总言众妾之称。」又非所以称帝女也。命妇封号亦政和间所改,始因夫人之名,而凡谓之人。独孺人者,本称妇人之名,其它则见于书传者,皆通谓男子,至「硕人俣俣,执辔如组,有力如虎,又非所以为妇人之号也。小君之称稽据甚明,设欲多其等级者,莫若采魏晋间乡君、亭君之目而增之,则犹为有据也。公主之号建炎初已复之,予在司封,欲援此为例,并覆命妇封号,而或者以谓非事之急,故止。

却扫编·卷上
宋徐度撰述,汉至宋史事辑录

  1. 前言
  • 《却扫编》简介和历史背景
  • 《却扫编》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1. 卷一
  • 皇帝之女称谓演变
  • 赵氏公主封号改革
  1. 卷二
  • 国家命妇封号变革历程
  • 其他重要封号变迁及分析
  1. 卷三
  • 小君封号起源及其意义
  • 乡君、亭君等称呼的历史沿革
  1. 卷四
  • 硕人封号争议与讨论
  • 对硕人之称的现代审视与反思
  1. 卷五
  • 帝姬与宗姬名称辨析
  • 族姬称号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1. 卷六
  • 赵氏公主复归旧称可能性探讨
  • 赵氏公主封号问题社会反响
  1. 卷七
  • 孺人封号由来及其文化意涵
  • 孺人封号的社会认知与变迁
  1. 卷八
  • 大司马封号变化过程
  • 大司马封号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1. 卷九
  • 小君封号的确立与应用
  • 小君封号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意义
  1. 结语
  • 《却扫编》对史学研究贡献总结
  • 《却扫编》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价值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