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方镇得专制一方,甲兵、钱谷、生杀、予夺皆属焉,权任之重自宰相之外它官盖无与比,故其始拜也,降麻告廷与宰相同,而赐节铸印之礼又为特异,诚以其任重故宠之。本朝既削方镇之权,节度使不必赴镇,但为武官之秩,间以宠文臣之勳旧,内则为宫观使,外则别领州府而已。至宗室戚里又止于奉朝请,无复职掌,而告廷、赐节、铸印之礼犹踵故事。至于今,循之不革。诸路经略安抚使,虽非唐方镇之比,然亦大将之任也,而命之与列郡守臣略等。间命宣抚使,盖古之元帅也,直以敕授,尤为失之。
国初节度使犹有赴治所者,谓之「归镇」,以为异礼。仁宗朝,夏郑公以平章事领三城节为西京留守,以洛阳地当孔道,日有将迎之劳,表请「归镇」,略曰:凡刀建节之行,颇以「归镇」为重。盖谓是也。
”`
却扫编卷上
唐之方镇得专制一方,甲兵、钱谷、生杀、予夺皆属焉。权任之重自宰相之外它官盖无与比,故其始拜也,降麻告廷与宰相同,而赐节铸印之礼又为特异,诚以其任重故宠之。
国初节度使犹有赴治所者,谓之「归镇」,以为异礼。仁宗朝,夏郑公以平章事领三城节为西京留守,以洛阳地当孔道,日有将迎之劳,表请「归镇」,略曰:凡刀建节之行,颇以「归镇」为重。
译文
唐时地方节度使掌握一方军政大权,掌管兵马、财政等重要事务,拥有生死予夺的权力,因此地位极其尊贵,甚至超过了宰相和百官,所以一开始任命节度使时就给予相同的待遇(如赐诏书、授官号等),以示特殊恩宠。
宋建国后,虽然削除了地方的节度使权力,但节度使仍然有一定的实权,只是不再需要亲自到州府处理政务,而是作为高级官员的职位存在,有时还会被宣召到朝廷商讨国家大事。在宋仁宗时期,夏竦被任命为西京留守,由于洛阳地处要冲,他每天忙于处理迎接宾客的事务,于是上表请求“归镇”,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仍像普通官员一样服务于朝廷,这体现了古代节度使的特殊地位和职责。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唐宋两代地方军事长官职权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的特点和权力分配的格局。唐代节度使的地位之高、权力之大,以及宋朝对其地位的重视和保留,都体现了各自历史时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策略。同时,这些描述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地方官员职责和角色的不同期待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