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译文”: “先生长年的活计是拄着竹杖行游寻水涯。 夜里戴月走,白日更采花。 已悟透人生,对一切都无恨无爱,一心只寄在林泉烟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老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诗人以”筇杖”为线索贯穿全诗,表达了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理念。

诗中“先生筇杖是生涯”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手中的竹杖,这种生活方式象征着他的超脱和独立。竹子作为一种坚韧且具有高洁品质的象征,被用来比喻诗人的品格与生活态度。

“挑月更担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夜幕下的月光和清晨的花影,都成为了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珍视。

“对这一切都无恨无爱”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界的超然和淡然。他没有受到世俗的纷扰和诱惑的影响,只是专心致志地享受着眼前的美好,这种心态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一心只寄在林泉烟霞”这句更是点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林泉和烟霞都是大自然中最纯净、最美好的象征,它们代表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感和精力都倾注在这两者之间,表现出了他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安宁的极度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