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桥南畔。
驻骢马、寻春几遍。
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
为感郎、松柏深心,西陵已约平生愿。
记别袖频招,斜门相送,小立钗横鬓乱。
恨暗写、如蚕纸,空目断、高城人远。
奈当时消息,黄姑织女,又成王谢堂前燕。
托琴心怨。
怕娇云弱雨,东风蓦地轻吹散。
伤春病也,狼藉飞花满院。
【注释】:
柳桥南畔(在今江苏南京)。
驻骢马、寻春几遍。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罗袜指美女之鞋履。尔许娇波,指美女的眼波。流盼,眼含情。)。为感郎、松柏深心,西陵已约平生愿(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二》)。
记别袖频招,斜门相送,小立钗横鬓乱(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二》)。
恨暗写、如蚕纸,空目断、高城人远(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二》)。
奈当时消息,黄姑织女,又成王谢堂前燕(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一》)。
托琴心怨(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一》)。
怕娇云弱雨,东风蓦地轻吹散(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一》)。
伤春病也,狼藉飞花满院(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十一》)。
【赏析】:
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追忆别后情景,下片则抒写别时情景和别后的思念。全词以柳絮飘飞为喻,将别时情景和别后的怀念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情人的深切思念。
这首词是写女子对恋人的怀念,但写得非常婉转,不直接点破,而是借景抒怀,以“飞花”比喻离人。首句“薄幸”二字即暗示了作者的愁苦心情,同时表明本篇要抒发的正是这种感情。
过片两句化用刘禹锡《赠别》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谓自己对所恋之人的思念,犹如春风得意马蹄疾驰一般,一日之间便将长安的繁花看尽,可见其思念之切;而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又恰似那“罗袜生尘”(唐白居易《长恨歌》语)一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为感郎”以下六句,写女子对情人的怀念。这六句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对情人的怀念。女子因怀念情人,于是想起与情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想到那时的情景。她频频招手,相送于斜门之前,并站在门边等待着情人的到来,但情人并没有出现,她只好把情人临别的遗物——小钗插在鬓发之上,以表示自己的哀思。第二层写对情人的思念。女子因想念情人,于是想起两人在一起时的欢娱生活。她回忆起当初分别时,双方约定要像松柏一样永远不变心,而如今,却只能望月寄思。这里用西陵(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来代指情人的所在地,说明两地相隔遥远。
“奈当时”三句,写女子的感慨。由于情人音信杳无,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打听消息,所以只能在想象中寄托自己的希望和愿望。当年,黄姑织女的丈夫牛郎与织女的哥哥天帝私定婚约,被王母娘娘发现后,便把他们拆开,使他们分离。后来天上人间又恢复了原来的联系。如今自己的处境就像王谢堂前的燕子一样,虽然自由自在,但也随时有可能被捕捉到,成为别人的玩物。
“托琴心”三句,写女子的怨恨。她怨恨情人无情无义,辜负了自己的一片痴情。而情人却不知她的心意,仍然像往常一样,任意地弹拨着琴声,让那如蚕丝般柔软的琴弦发出悠扬的声音。女子心中充满哀怨,但又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情人离去,而自己则独自面对空寂的高城,黯然神伤。
结拍两句,写女子的伤悲。她感叹当初分手时的消息已经传来,现在又像从前一样成了别人家中的摆设。而如今自己却身患疾病,庭院里落满了飘零的花瓣。这两句既写出了女子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伤感,又写出了她的孤独寂寞、悲凉凄楚的心境。
这首词以杨柳为媒介,通过描写女子的别后情景和相思心理,表现了女子对恋人的深情厚意和缠绵悱恻的情怀,构思新颖巧妙,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