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疏疏,紫疏疏。
可惜飘零着地铺。
春残心转孤。
莺相呼。
燕相呼。
楼下垂杨遮得乌。
倚阑人已无。
诗句解析:
- “红疏疏,紫疏疏”: 描述植物的红色部分和紫色部分稀疏,可能是在形容花的色彩。
- “可惜飘零着地铺”: “飘零”意为散落、零落,这里表达对花朵凋谢的惋惜。
- “春残心转孤”: 春天将尽,心情也随之孤单。
- “莺相呼”: 莺鸟相互呼唤。
- “燕相呼”: 燕子也相互呼唤。
- “楼下垂杨遮得乌”: 楼上垂下的杨树枝叶茂密,遮住了乌鸦。
- “倚阑人已无”: 靠着栏杆的人已经不在了。
译文:
暮春时节,繁复的花朵逐渐稀疏,红色的与紫色的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鲜明,却又因花落而显得凄凉。春日渐去,花儿纷纷凋零在地上,我的心也逐渐变得孤独。周围的鸟儿们相互呼应着鸣叫,燕子也不甘示弱地回应着,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高楼之上,垂杨树茂盛地生长,枝叶遮盖了下方的乌鸦,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更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然而,我靠在栏杆上的身影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这无尽的美景独自欣赏。
注释:
- 红疏疏,紫疏疏: 描述了花朵的颜色。
- 惜: 惋惜,表示对飘零的花感到哀叹。
- 春残: 指春天即将结束。
- 心转孤: 心情变得孤单。
- 莺相呼、燕相呼: 描绘了鸟儿间的相互呼唤,增添了生机。
- 楼下垂杨遮得乌: 描述了杨柳的茂盛,遮蔽了乌鸦。
- 倚阑人已无: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及人已离去的感伤。
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时节的画面。首句“红疏疏,紫疏疏”,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丰富与多彩,但随后“可惜飘零着地铺”一句转折,表达了对花瓣飘零的无奈和哀伤。这种由盛到衰的转变,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感慨。
第二句“春残心转孤”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春天即将结束,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孤单。接着,“莺相呼、燕相呼”两句,则用自然界中鸟儿的相互呼唤来反衬人的孤独,增强了诗句的感情色彩。特别是“楼下垂杨遮得乌”一句,通过对杨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美,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倚阑人已无”一句,则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它让人回想起那些曾经依靠栏杆观望的人,如今已不在,只留下了这一切美景和无尽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既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