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远,春梦乱。
凤钗一股轻尘满。
江烟白,江波碧。
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忆、忆、忆。
莺声晓,箫声短。
落花不许春拘管。
新相识,休相失。
翠陌吹衣,画楼横笛。
得、得、得。
诗句解析:
- 春愁远,春梦乱。
- “春愁”指春天的忧愁,而“春梦乱”暗示着春天带来的梦想或希望是杂乱无章的。
- 凤钗一股轻尘满。
- 凤钗通常象征着地位和美丽,此处使用“轻尘满”形容凤钗在风中飘散,可能暗指女子的美丽和哀愁随风而逝。
- 江烟白,江波碧。
-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象,用“江烟白”和“江波碧”形容江面的水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柳户清明,燕帘寒食。
- 描述了清明节时的景象,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燕子在柳树枝条上搭窝,同时提及寒食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扫先人。
- 莺声晓,箫声短。
- 通过“莺声晓”和“箫声短”,传达了一种清晨的氛围,莺鸟的啼声清脆悦耳,箫声则较短促而有力。
- 落花不许春拘管。
- 这是对春天的一种抗议或不满,因为落花被春天所管理(即春天使花朵凋零),这里表达了一种对春花无常和短暂生命力的感慨。
- 新相识,休相失。
- 强调新的友情或关系要珍惜,不要因为时间或其他原因而失去。
- 翠陌吹衣,画楼横笛。
- “翠陌”指的是青翠的小道,“画楼”则是指装饰华丽的楼阁。这里的描述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场景,人们在小路上漫步,或在楼上演奏音乐。
- 得、得、得。
- 这个结尾重复的“得”字,可能是为了强调某种情感的强烈或某种愿望的迫切。在这里可能意味着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或对未来的期盼。
译文:
春愁渐远,春梦纷扰。
凤钗轻尘飞扬。
江水映出白色烟雾,江面泛起碧绿色波纹。
柳树成荫的庭院在清明时节里显得格外清新,燕子在柳树枝间搭建了巢穴,寒食节的气息弥漫其中。
思绪万千,思念不断。
莺鸟的鸣叫迎接着晨光的到来,而箫声则似乎更显悠长。
春日的花瓣不愿被春光束缚,纷纷落下。
与新交的朋友相聚时要倍加珍惜,不要因时间或其他原因而失去这份珍贵的友谊。
在青翠的道路上散步,或是在华丽的楼阁上吹奏笛子,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情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江烟白”、“江波碧”、“柳户清明”等,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加深了读者对春天美景的感受。特别是“莺声晓”与“箫声短”两句,巧妙地运用声音的对比来渲染气氛,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春梦乱”,“莺声晓”,以及“落花不许春拘管”,这些句子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无常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传达了对新知旧好应珍惜的情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既有视觉美感又充满哲理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