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惊重九,区区尚山行。
固无登高约,迟明即修程。
下马入古寺,榜悬凤凰名。
来巢古所传,至今得徽称。
拂席坐其堂,耳目一以清。
歘然壮稚集,往往持盘罂。
问其何以至,云此谢秋成。
年年当此时,村落相经营。
薄具𤌭饤饾,所将惟至诚。
感此良自叹,吾生殆如萍。
从仕徒衮衮,退亦无田耕。
去岁尝为客,今晨复遄征。
佳节眼前过,有酒难独倾。
紫萸金菊花,何以为芳馨。
岂如群野人,蹄涔自纾情。
行矣姑勉强,义命心所明。
【注】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区区:谦词,表示自己地位低微。
译文:
重阳节到了,我本想登高望远,却无登山之约,只能天刚破晓就出发了。
下马进入凤凰寺,只见寺院榜上写着“凤凰寺”三个字。
来巢的鸟儿从古传下来,至今仍然保持着美好的名声。
拂去席子坐在堂中,顿时觉得身心舒畅,耳清目明。
忽然间成群的童子聚集在院内,有的提着盘子,有的拿着罂(一种酒器)。
我询问他们为何到这儿来,他们说是来谢秋收。
每年重阳节时,村里的人都相互经营,准备节日的食物。
虽然薄有酒肉,但都以至诚待人。
我对此感到十分感慨,我的生命就像浮萍一样,飘荡不定。
仕途上虽然不断晋升,但退职后也没有田地可以耕种。
去年曾作过客人,今天早晨又要匆匆离去。
佳节在眼前匆匆过去,没有美酒相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紫萸、菊花虽好,但怎能比得上野人们那无忧无虑的自在?
走吧罢了,暂且勉强自己,这是顺应天命。
赏析:
《九日凤凰寺》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诗人对重阳节到来的喜悦心情和对登高赏菊的向往,次句点题,表明自己无登山之约,只能天明便起程;三四句写诗人入寺所见所感,赞美凤凰寺古雅幽胜的环境与香火鼎盛的兴旺景象;五句写僧人接待客人的情景,表现僧人热情好客的美德;六句写诗人为僧人设宴款待而感到欣慰的心情;七句写诗人因不能与众宾客同庆佳节而感到惋惜;八句写诗人看到村民在节日里辛勤耕作的情景,感叹生不逢时;九句写诗人在寺庙里饮酒赋诗的情景,表现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之情;十句写诗人对山野农夫生活的喜爱和羡慕;十一至十三句写诗人辞别凤凰寺时的复杂感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构思缜密,层次清晰,语言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