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瑞兽久不出,天下笔工徒负名。
近闻宛陵获数辈,束缚管制差专精。
携入京师求鉴赏,一见不以他毫轻。
呼童涤砚淬瑿玉,催我纸上云烟生。
试宣毫
中山瑞兽久不出,天下笔工徒负名。
近闻宛陵获数辈,束缚管制差专精。
携入京师求鉴赏,一见不以他毫轻。
呼童涤砚淬瑿玉,催我纸上云烟生。
译文:
中山瑞兽很久没有出现,天下的笔工都白白浪费了名声。
近日听说宛陵有几批好的毛笔,被束缚管制着,不能发挥其专精。
把这批毛笔带到京城来寻求鉴定,一见到它们,就不认为其他的毛笔会轻。
呼唤童仆洗净砚台和磨刀石,让我在纸上挥洒出如云如烟般的墨迹。
注释:
- 中山瑞兽:指传说中的中山王赵佗(前252—前208),曾获麒麟,是吉祥之兆。后以“中山瑞兽”比喻吉祥之物。
- 天下笔工:指天下所有善于书写的人。
- 宛陵:古县名,今属安徽省宣城市。
- 束缚管制:指限制或约束使用毛笔的方式。
- 京师:指京城或天子所在地,此处泛指京城中的文人墨客或收藏家。
- 鉴赏:对书画作品等艺术品进行品鉴、评价。
- 瑿玉:即“玉”,用玉制做的砚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珍视毛笔的情景,通过对中山瑞兽、天下笔工以及宛陵毛笔的赞美,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既有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又有对当下文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