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诗句释义:
-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 楚湘地区传统上在端午节会吃粽子和划船竞赛。这里提到“包黍”和沉江的屈原,怀念他的忠诚与节操。
-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 “汨罗”是纪念屈原的地方,这里用“千丈雪”来形容水势浩大,象征屈原的忠诚和牺牲。
-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 孩子们通过缠着红丝带的手臂来纪念屈原,这些故事每年都会流传开来。
-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擂鼓挥旗,庆祝节日。这里的“骄劣”形容比赛中的激烈和兴奋。
-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文人骚客(词客)的羡慕,他们在端午节时也会欣赏菖蒲和桃柳的美丽景色,并回想起家中的装饰。
-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 “嚼徵含商”指的是吟诵诗歌的雅兴,与“年时娱悦”相比,这里的“娱乐”是指人们在端午节时的快乐和满足感。
-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 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有人在青翠的园林里煮酒,用这种方式来安慰和缓解心中的哀伤。
-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南风能带走他的忧愁,使他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译文:
在楚湘地区的传统习俗中,我们纪念了屈原的忠节。他的故事和行为被铭记于心,成为人们口中流传的佳话。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赛龙舟、挂彩旗的方式来纪念他,同时也庆祝端午的到来。
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在河边举行龙舟竞赛,挥舞旗帜,击鼓庆祝。而那些年轻的孩子则通过缠绕红丝带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纪念。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
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词人的浪漫情怀。他们欣赏菖蒲和桃花的美好,以及家中精心布置的庭院。这样的场景让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光,也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他喜欢在端午节这样的节日里吟诵诗歌,享受那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他希望在这样的日子里,能有一处静谧的地方,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诗人期待着温暖的南风能够吹拂过他的脸庞,带走他的忧愁和烦恼。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他希望能够忘记所有的悲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赏析:
这首《念奴娇·其一》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写和对屈原精神的颂扬,抒发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深深眷恋。诗中既有对屈原忠诚不屈的赞美,也有对端午节习俗的生动描绘,更有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情抒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