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千里照江红,学语小儿争挽弓。
春风江岸草无际,马蹄踏遍青茸茸。
将军面作石棱紫,百万胡群阵前死。
游魂假息度长江,京观应惭望西浒。
苏侯笔力壮三军,破虏长谣入眼惊。
何当更献中兴颂,坐看万国朝神京。
诗句释义
1 旌旗千里照江红 - 这里描述了战场上的旗帜在广阔江河上迎风飘扬的景象,象征着军队的威武与气势。
- 学语小儿争挽弓 - 描绘了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弓箭准备射击,显示出战争的紧张和士兵的英勇。
- 春风江岸草无际 - 描述春天时江边长满了草木,但这里的“无际”表达了一种辽阔而荒凉的感觉,可能暗指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将军面作石棱紫 - 形容将军的脸色如石头般坚硬而紫红,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作战或劳累所致。
- 百万胡群阵前死 - 描述了数百万敌军在战场上的死亡,强调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 游魂假息度长江 - 比喻那些死去的敌军像游魂一样游荡在长江之上,形象地描绘了战后的凄凉场景。
- 京观应惭望西浒 - 京观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象征,而这里诗人感到惭愧的是未能真正取胜,只看到胜利的象征。
- 苏侯笔力壮三军 - 称赞苏侯(指苏东坡)的文才和军事才能,足以激励三军。
- 破虏长谣入眼惊 - “破虏”指的是攻破敌国,“长谣”即长篇诗,此处表示这首诗令人印象深刻,震撼人心。
- 何当更献中兴颂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国家复兴的期望和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歌颂国家的中兴。
- 坐看万国朝神京 - 暗示诗人愿意见证并参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期待各国朝拜于神京之下,共同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译文
旌旗飘扬在广阔的江面上,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挽起弓来。
春风拂过江岸边,草木无边,战马蹄声踏遍青草地。
将军脸色如石头般紫色,百万胡兵在阵前战死。
亡魂们徘徊在长江之上,我们应惭愧不能为胜利而战,只看到胜者的荣耀。
苏东坡用他的雄才大略激励着三军的士气,一首《破虏歌》让我深受感动。
何时能够再次为国家的复兴献上颂歌?我愿静待那一天的到来,让世界臣服于神圣京城之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战争场面。从旌旗飘扬到春风中的草木,再到将军的血战和亡魂的徘徊,诗人用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紧张和悲壮的战争氛围中。同时,诗中的“破虏歌”和“京观”等词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和历史感,还深化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反思。最后,通过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英雄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远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