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腰筥修溪童,摘山归去如年丰。
主人长啜不言酒,焉用儿女扶山翁。
闻说佳致欲相遂,劳生急放尘缘空。
时走长须汲双井,岂吝七碗邀卢仝。
夜归须步三峰月,晓望还乘五桂风,静中且看狙公笼。
此乐吾宗好方寸,已向清斋望根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辨析正误,然后作出正确选择。本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写自己闲居无事,与朋友相聚饮酒,自得其乐的心境。“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中的“次”是“追随、跟随之意”。“烹密云龙之韵”指“烹”字有“烹饪”“烹调”的意思,用来形容自己和友人在一起喝酒的欢乐气氛,也暗示了自己在官场失意后,过着闲淡的生活;“次”还含有“其次”的意思,即排在第二的意思。“次鲁直”是说跟苏轼一起品饮美食佳肴。“其二”是这首诗的第二句。
【答案】
译文:春季到来腰篮修溪边,摘山归去如年丰。主人长啜不言酒,焉用儿女扶山翁。闻说佳致欲相遂,劳生急放尘缘空。时走长须汲双井,岂吝七碗邀卢仝。夜归须步三峰月,晓望还乘五桂风,静中且看狙公笼。此乐吾宗好方寸,已向清斋望根本。注释:“春来”四句:春天来了,腰篮修溪边的童子正在采摘山果,好像一年比一年多收成;主人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悠闲地坐着,不说什么话,好像什么话也不用讲;他哪里需要那些儿女侍候他呢?这两句描写了主人宴饮时的神态。“焉用”两句:听说你有意要跟我一起去隐居,我急切地要摆脱世俗的牵累。“焉用”意思是何用,“儿女扶山翁”形容主人悠闲自在。“闻说”两句:听说你有意要跟我一起去隐居,我急切地要摆脱世俗的牵累;我们不妨趁着这个时候,一同到深山里去修行吧。“劳生”两句:我们不妨趁着这个时候,一同到深山里去修行吧;那里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清静的生活。“时走”二句:时不时地到双井去汲水,难道舍不得用七碗美酒来邀请卢仝吗?汲水时用的井叫“双井”,卢仝是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所以这里以卢仝来比自己。“夜归”两句:夜晚归家时,一定要走过三峰山上的月亮;早晨起来眺望五桂树,也要想到卢仝。“三峰”指五峰山,五峰山有明月峰,相传卢仝曾在此读书吟诗。“五桂”指五株桂树,传说中卢仝曾在五株桂树下修炼成仙。“静中”二句:在这宁静的时刻,看看狙公如何用竹笼子捉弄小鸟。“狙”是猕猴的一种。这里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赏析:这是一首咏志抒怀之作。诗人在《次鲁直烹密云龙之韵》中写到:“人生富贵能几许,莫使金樽空对月。”“富贵”一词在这里并不是用来直接描述财富的多少,而是指人的境遇和命运。诗人认为人生在世能够有多少时候真正富贵呢?因此他劝告人们不要让酒杯空对着明月,不要让自己虚度年华,白白浪费了时光。这首词的开头一句“春来腰筥修溪童”便是承接了这一观点。“腰筥”是一种圆形的容器,用以盛食物或装酒。从这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春天来到的时候,正在溪边采摘山果。这里的“春来”二字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渲染出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气氛。而“腰篓修溪童”则描绘出一个天真烂漫的形象,似乎在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接下来的句子“摘山归去如年丰”则是进一步描述了采摘山果之后的情景。“摘山”意味着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采摘山果,而“归去”表明采摘完毕便回家去了,仿佛已经收获了一年的丰盛。然而,这丰收的景象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悦,而是让人感到了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如年丰”。这一句既描绘了丰收后的平静,也暗含了内心的无奈。接着,“主人长啜不言酒”一句便将这种无奈的情绪引向了更深一层的内涵。“主人”在这里指的是作者本人,他之所以“长啜”而不是说话,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多言。或许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不再为世俗的纷扰所动。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是选择了更加内敛的方式来表达出来而已。而“焉用儿女扶山翁”一句则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在这里,“焉用”可以理解为“何必”或“有什么用”,而“儿女扶山翁”则形象地描绘出主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他并不需要那些儿女来侍候自己,反而觉得那样会显得有些多余。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主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纷扰的决心。接下来的句子“闻说佳致欲相遂”则是继续描绘主人的生活状态。“闻说”说明这里所说的内容是通过他人之口得知的,而“欲相遂”则表示主人渴望与某人共同前往某个地方。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既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于世俗束缚的厌倦。同时,它也暗示了主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他并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这份宁静和喜悦。而接下来的句子则进一步展现了主人的隐逸情怀:“劳生急放尘缘空”。在这里,“劳生”可以理解为辛勤的劳作或辛苦的生活,而“急放尘缘空”则表示主人急于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这里的“急放”可以理解为急切地抛却或抛弃,而“尘缘”则是指世俗的羁绊或缘分。因此,这句话便传达出了主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紧接着的两句“时走长须汲双井,岂吝七碗邀卢仝”则是描绘了主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在这里,“时走长须汲双井”意味着主人经常去双井汲水,而“岂吝七碗邀卢仝”则表示主人不会吝啬于邀请卢仝来共饮一杯美酒。这些细节描绘出主人乐于与人交往、热情洋溢的一面。然而,尽管他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十分出色,但他的内心世界却始终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因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他找不到真正的知己来分享这份孤独。最后两句“夜归须步三峰月,晓望还乘五桂风,静中且看狙公笼”则通过描绘夜晚归家的场景以及清晨眺望五桂树的画面来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三峰月”、“五桂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它们代表着宁静、平和的生活状态。而“狙公笼”则是一种巧妙的比喻,它形象地描绘出主人内心深处的自我囚禁状态。总之,整首词通过对主人公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远离纷扰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世俗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