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峭拔如武夷,秀气入草根干丰。
秋堂一笑诗相共,竹杖未化谁知翁。
非特鹰爪致我啜,芋栗亦慰肠中空。
脩鱼上钓开酒瓮,但欲醉我君宁同。
须饮一斗寄混沌,吹使自觉桃源风,此言当践非相笼。
百岁岂能空自窘,万顷汪汪同一本。
【注释】
三峰峭拔(峭:陡峻)如武夷,秀气入草根干丰。武夷山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三峰耸立,景色秀丽。根干丰满:指植物的枝干粗壮而充实。秋堂:即秋堂亭,在武夷山中。
秋堂一笑诗相共,竹杖未化谁知翁。秋堂亭内曾与友人对饮赋诗,如今竹杖尚在,但知友已不在人世了。竹杖未化:指竹制拐杖尚未朽坏。谁知翁:指不知道朋友是否还在人间。
非特鹰爪致我啜(cuò),芋栗亦慰肠中空。不仅是用鹰爪为我取食,连芋和栗子也使我感到心满意足。芋栗:芋、栗子,都是山中特产。
脩鱼上钓开酒瓮,但欲醉我君宁同。修鱼上钩后,就开酒瓮斟酒,但愿能与我同饮共乐。脩鱼:一种淡水鱼。君:指作者的朋友。
须饮一斗寄混沌,吹使自觉桃源风。必须喝下一斗酒才能将心中的烦闷消除,让心灵得到净化,像进入了一个桃花源一样的境界。一斗:指一升。
此言当践非相笼(lóng):此话当实践,不要被外在的东西所束缚,不要让世俗的眼光所限制。践:实践,实行。非相:指外在事物。笼:指束缚,限制。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扰,不被世俗的眼光所限制。
百岁岂能空自窘(jiǒng),万顷汪汪同一本(yùn)。即使活到一百岁,也不能让自己陷入困境,要像万顷之水那样汇聚成一片大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百岁:指一百岁,表示年老。空自窘:指自己陷入困境。
万顷汪汪(wāngwāng):形容水势浩大。一作“万顷波涛”。汪汪:指水势浩大的样子。一本:指万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大海。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人写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流畅,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情趣。
首联“三峰峭拔如武夷,秀气入草根干丰”,描绘了武夷山的雄伟壮观和山中草木的繁茂景象。这里的三峰峭拔是指武夷山中的三座主峰,它们挺拔而壮丽,如同武夷山一般。秀气入草根干丰则描绘了山中草木的繁茂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武夷山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颔联“秋堂一笑诗相共,竹杖未化谁知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和感慨之情。秋堂是武夷山上的一处美景,这里可以想象到诗人与友人一起欣赏秋天的美景,共同吟咏诗歌的场景。然而,岁月无情地流逝,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诗人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颈联“非特鹰爪致我啜,芋栗亦慰肠中空”描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种种体验。这里提到的鹰爪和芋栗都是山中的特产,其中鹰爪可以作为武器使用,芋栗则是美味的食物。这些食物和经历都给诗人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感,让他感到心满意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尾联“脩鱼上钓开酒瓮,但欲醉我君宁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渔夫正在湖上垂钓,他刚刚捕获了一条脩鱼,于是打开酒瓮准备畅饮一番。诗人希望与朋友一起共享这美酒和美景,陶醉在这美妙的时光中。这两句通过描绘渔夫和友人之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一联“须饮一斗寄混沌,吹使自觉桃源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他希望能够借助这杯酒的力量,让自己的心变得纯净无暇,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境界——桃花源。这里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化的避世之地,它象征着一种美好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实现这样的境界,摆脱世俗的纷扰,过上宁静祥和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武夷山美景的描绘、对友情的追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