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布羹藜三十春,苦空存性已通真。
我来试问孤高士,翻愧区区名利身。
注释:在颍上归途中再题写寺壁的两首绝句中的第二首。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三十载来一直过着布制羹藜的生活,但苦于心中空虚,存性已通真境。我来试探孤高之士,他反而惭愧自己区区名利之身。
赏析:这首诗以“自颍上归”为线索,抒发诗人归隐后对人生、对名利的态度。第一句说:“被布羹藜三十年”,表明了作者一生淡泊功名,不慕利禄的志向。第二句是说:“苦空存性已通真”,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悟性。最后一句是说:“我来试问孤高士,翻愧区区名利身。”意思是诗人要向那些孤高之士请教,然而却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