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底处异蘧庐,莫莫堂中岂定居。
我尚滞留君去速,荒园三亩梦归欤。
注释:在人间的何处能有像庄子所说的蘧庐那样的地方呢,我尚滞留在此君去速。
我在荒园中徘徊,三亩大的园地,我在这里做着归家之梦。
赏析:此诗是送别董彦速之作。首二句写诗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后两句写自己还在徘徊,而董已匆匆离去,于是感叹自己还徘徊在荒园之中,而董彦速已经踏上了归途。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却能以简驭繁、以小见大。
人间底处异蘧庐,莫莫堂中岂定居。
我尚滞留君去速,荒园三亩梦归欤。
注释:在人间的何处能有像庄子所说的蘧庐那样的地方呢,我尚滞留在此君去速。
我在荒园中徘徊,三亩大的园地,我在这里做着归家之梦。
赏析:此诗是送别董彦速之作。首二句写诗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后两句写自己还在徘徊,而董已匆匆离去,于是感叹自己还徘徊在荒园之中,而董彦速已经踏上了归途。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却能以简驭繁、以小见大。
下面是对《晏如堂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相关赏析: 1. 西都执戟郎,田少家无储: - 西都执戟郎:指在皇宫担任警卫职位的官员。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年轻时的境遇,即在朝廷中担任侍卫之职。 - 田少家无储:表示家境贫寒,缺乏积蓄。 - 不戚戚:形容诗人面对贫困的生活态度,并不感到忧伤或焦虑。 - 著书防患何多虞:指通过著述来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暗示诗人通过写作来避免可能的灾祸。 2. 柴桑避俗翁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吴民载弃意堂” 注释: “吴”指代作者所在的地区,“民”可能是指普通百姓或普通人。“载”是动词,意为携带、装载。“弃意堂”可能是一个被遗弃的地方,也可能是指一种思想或情感的寄托。 译文: 在吴地(这里指中国)的百姓中,我带着放弃世俗名利的意欲,建立了这个“弃意堂”。 2. “此身聚沫无坚强” 注释: “沫”在这里指的是泡沫,象征短暂的美好和虚幻
谢薖的《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及对其人生选择的尊重。本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具体分析如下: 1. 白头真负平生志: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无法实现其一生志向的遗憾。在诗句中,“白头”通常与衰老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却象征着未完成的事业或未能实现的梦想。诗人通过这一表述
【注释】 分韵招无逸兄得益字:在诗中,“分韵招”指以韵相和,而“无逸”则是诗人的号。此诗为作者对友人无逸的劝勉之词。 长怀乌衣游:长怀指的是长久地怀念,乌衣巷是南京秦淮河南岸一条著名的古街,东晋时此地有王导、谢安等人的住宅,所以又称王谢故居。后来这里成为达官贵人聚集的地方。 亲姓何戚戚:亲人的姓氏,为什么如此忧心呢? 吾曹乃其后,何不迨往迹:我们都是王导、谢安等先贤的后代
【注释】 翠云:指青山。分韵得禅字:即以“禅”字为韵,作诗。杖履:拄杖和鞋。所适:所到之处。溪流:山间小溪。溅溅:流水声。武陵:古地名,在今湖南。桃花源:传说中晋陶潜《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划然:忽然。华屋:精美的房舍。青莲:佛家语。伊蒲馔:僧尼吃的斋食。一饷:一会儿。吾党:我辈。旷达:心胸开阔。董、何:人名。韵俱胜:韵调优美。阮:古乐器,泛指乐器。周郎:周瑜。秀眉宇:形容相貌英俊
注释:儿时窥豹见一斑,晚学一技千金殚。 译文:小时候通过观察豹的一角而知道它的特征,长大后学到一项技能却要用千金的代价。 注释:斋房芝草不并秀,且餐秋菊纫春兰。 译文:书房里的灵芝草并不与它们争奇斗艳,我只取一些秋菊和春兰花来食用。 注释:无心时共白云出,忘机日对沙鸥闲。 译文:没有心思的时候就和白云一起飘出,忘记机心的时候就对沙鸥悠闲自在地生活。 注释:穷人与世各异调,敢望一唱仍三叹。 译文
【注释】 何人爱斯泉:谁喜爱这泉水呢? 结搆亭上屋:在亭子上面建造房屋。 空亭何所有:空亭有什么呢? 冷气宜三伏:凉爽的气温适合炎热的夏天。 泠泠石甃净:清凉的泉水洗净了石井口。 须眉真可瞩:胡须和眉毛真是可以凝视的对象。 挹彼才盈掬:舀起那泉水,正好满一捧。 何时近亭居:什么时候才能靠近亭子居住呢? 更种亭畔菊:再种些亭边菊花。 日饮潭中甘:每天饮用潭中的泉水,多么甘甜! 庶用稽死录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水涨的诗,描述了雨后溪流的景象。 - 诗句大意:雨声何浪浪,溪流势汹汹,莽苍两涘间,不辨马牛风。翻疑坤轴裂,渺与天河通,林杪露寸碧,浊浪奔蛟龙。橹摇扁舟下,袖手闲篙工。疏烟媚晚霁,飞云带归鸿。境物复可写,妙手无僧崇。登兹百尺台,令人豁奇胸。樽开河南守,坐有西山洪。游目托远怀,平水念禹功。视河不治行,他日望两公。吾侪何所乐,白着卧船篷。 - 赏析: -
王摩诘四时山水图 这首诗是赞美王维的《辋川图》。诗中通过描绘桃花和柳树的颜色,来表达王维在诗中描绘四季景色的技巧。接着,诗人又提到王维画中的春天,如雨后的山野和烟雾中的风光,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诗人转向对王维画作的评价,认为他的画作虽然小巧,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变化,其中有些句子甚至无人知晓。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王维作品的赞赏之情,认为他是画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
诗句释义: 董侯朝饥雷殷腹,咄嗟无人羞豆粥。 杜陵太瘦缘作诗,玉川辛勤坐憎俗。 细君截发恐未暇,有弟能令饷君粟。 不妨更就乞槟榔,他日金柈供一斛。 译文: 董侯早晨饥饿得像雷声一样,突然没有人给他煮豆粥了。 杜甫的瘦是因为写诗,而陆龟蒙则因为辛苦劳作而厌恶世俗。 细君担心来不及剪头发,弟弟能够带来粟米给你。 我们不妨去乞讨槟榔,将来可以提供一斛金。 注释: 1. 董侯:指诗人的朋友、同乡或熟人。
注释:每想到诗人贾阆仙,就放下冠帽去学祖师禅。心不染尘,如同明镜。妙句何妨与世传。 赏析:此诗写诗人的自勉。诗人以贾阆仙为榜样,表明自己决心弃官学佛的决心和态度。“贾阆仙”指唐代诗人贾岛。贾岛早年曾隐居少室山,后入长安应试,落第而归,从此闭门读书,潜心佛典,终成名僧。诗人以贾阆仙为榜样,表明自己决心弃官学佛的决心和态度。“尘埃不染心如镜”,意思是说,自己的心像镜子一样,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注释:道人诗思如同江水湍急,屡次向侯门乞食,却仍执着诗笔。他身着褐色衣袍,卧卧云中何处去,他不想因年老而累赘着儒冠。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道人生活境遇的同情与理解的诗,同时反映了他对于道人坚持诗道不渝的赞赏。首句“道人诗思泻江湍”,形容诗人对道人的诗思如江水般汹涌激荡,难以抑制。次句“乞食侯门铗屡弹”,描绘了道人在侯门乞食的场景,以及他不断弹铗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对诗歌的追求
【注释】 李簿:即李德裕。《资治通鉴》卷二四○记此事云:“时牛僧孺、李宗闵为相,德裕深自晦匿。会宗闵罢政去位,乃出拜杭州刺史,以避其嫌。”李德裕在牛党执政时期,因与牛僧孺不和,被贬为崖州(今属广东)司马,后来又被召回朝廷任兵部侍郎,再遭贬谪。“侍儿”是唐人对婢女的一种称呼,这里指李德裕的小妾。李德裕的妾名叫妙丽,善歌舞。 “诸人”即“群小”,指当时依附于牛党而专权朝政的人。
【注释】: 1. 清风:这里指秋风。扫庭:扫去庭院中的杂草,比喻扫除一切障碍,使环境变得清新。2. 同种:一同栽种。3. 开花:菊花开放。烂熳:形容花开旺盛的样子。4. 君何在:你在哪里?5. 莫忘:不要忘记。6. 萧条:冷落、寂寞。7. 我独醒:我独自清醒。8. 赏析: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译文】: 秋风扫过院落
【注释】 欣同众鸟托吾庐:欣同,喜悦之意。众鸟,指众多的朋友或亲人。吾庐,我的家。投杖行当欲索居:投杖,拄着拐杖。行当,将要,打算。索居,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居住。 酸寒孟东野:酸寒,形容清贫的生活。孟东野,指孟郊。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以穷困潦倒为常,一生不得志,诗风沉郁悲凉。他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其中有些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苦寒吟》、《游子吟》等诗都表现了这种思想感情。
注释: 机事都捐——放弃一切机巧之事。 忆大庭——回忆起宽广的庭院。 茅檐相对——茅屋相依,相对而立。 眼俱青——眼中充满了泪水。 期君别后文章健——期待你离别后的文章更加精彩。 文章健——文章优美、有力。 往吊沅湘屈子醒——前往楚国吊唁屈原,希望他能够醒来。 沅湘——指湖南境内的沅江和湘江一带,屈原流放地。 屈子——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醒——醒悟过来,重新振作起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