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见危构,南山覆其陲。
林居何为此,所爱烟雾姿。
上有鹧鸪鸟,来从溟海湄。
飞止不他乡,畏与宿愿违。
违此顷刻间,万死莫赎之。
而忧中夜露,辛苦湿毛衣。
毛衣岂愿湿,即湿非所辞。
莓苔与薏苡,含弄寄相思。

注释:

寄题山阴徐氏林亭三首 其一 见南亭

青林见危构,南山覆其陲。

林居何为此,所爱烟雾姿。

上有鹧鸪鸟,来从溟海湄。

飞止不他乡,畏与宿愿违。

违此顷刻间,万死莫赎之。

而忧中夜露,辛苦湿毛衣。

毛衣岂愿湿,即湿非所辞。

莓苔与薏苡,含弄寄相思。

赏析:

这首诗是徐渭为山阴徐氏林亭所作,共三首。其中第一首为《见南亭》。诗中通过描绘林亭的自然景色和鹧鸪鸟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青林见危构,南山覆其陲。”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青色的山林中,一座古老的亭子孤零零地耸立着,而远处的山峦则如同守护神一般环抱着它。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让人们对这片山林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林居何为此,所爱烟雾姿。”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对这片山林的赞美和喜爱。他认为这里的云雾缭绕的景象非常美丽,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在这片山林中的居住体验。

“上有鹧鸪鸟,来从溟海湄。”这两句描绘了鹧鸪鸟的生活习性。它们栖息在山顶上,每当清晨或傍晚时分,就会飞到海边觅食。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非常惬意和宁静。

“飞止不他乡,畏与宿愿违。”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鹧鸪鸟的同情和理解。他们虽然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山林之中,但却无法自由地飞翔和停留。这种无奈和悲伤的情绪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违此顷刻间,万死莫赎之。而忧中夜露,辛苦湿毛衣。毛衣岂愿湿,即湿非所辞。莓苔与薏苡,含弄寄相思。”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在这里,诗人用”万死莫赎之”来形容自己的痛苦之情,而”中夜露冷”则描绘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希望通过花草树木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