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聊驻江头寺,今寄林僧岩下扃。
莫谓此身无定迹,人生都类一浮萍。
【注】:
寄兴:寄托情怀。
江头寺:指江边寺庙。
林僧岩下扃:山中的僧房。扃,封闭,关闭。
莫谓:不要以为。
此身:我的身体。
定迹:固定的足迹或踪迹。
浮萍:漂浮的水草或浮萍,比喻人无根的漂泊生涯。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诗人在江边的寺庙中度过了去年的一个秋天,今年却到山中的僧房里去住了。他想到自己的流徙无定,不禁发出感慨:“莫谓此身无定迹,人生都类一浮萍。”
首句“去年聊驻江头寺”,是说去年在这里小住过一段时间。“聊”字写出作者对过去居住地的留恋。
次句“今寄林僧岩下扃”,“今”字表明时间已推移,但这里并没有表示什么变化,只是说明自己又到了另一处地方。“寄”,即寄居,寄身,寓居于。这两句是说,去年曾在此停留,今年又寄居于寺旁山林中的僧房。
第三句“莫谓此身无定迹”,承上而来,由己及彼。“莫谓”是不要以为的意思。这两句是说,不要以为我的行踪是没有定处的,人生本来就像漂浮不定的浮萍一样。
末句是这首诗的警策之句。“人生都类一浮萍”,意思是说,人生本来如浮萍一般没有根脚,漂泊不定。它既是对上两句的深化,又是全诗的主题所在;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思考。
从这首诗来看,诗人在寺院里住了一个来月,觉得那里太闷热了,就离开了。而离开寺院后,来到山中僧房,又感到寂寞了。所以,诗人在《遣兴三绝》中说:“昨岁留连寺,今朝寄静林。”(见《全唐诗》)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正在长安,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