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
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
既是数目分明,为甚么无人数得过。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四十五》。这首诗的原文是:
三个与四个,七个与八个。
数目甚分明,无人数得过。
既是数目分明,为甚么无人数得过。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
译文如下:
三个和四个,七个和八个。
数量非常明确,没有人能数得过来。
既然数量非常明确,为何没有人能数得过来。
道士穿着白色的长袍,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学者或士人。
注释如下:
- 三个和四个,七个和八个:这里的“三个”和“四个”以及“七个”和“八个”,都是用来表示数量的词。在古代汉语中,这些词通常用于描述物品的数量,如“三个苹果”、“四个梨子”等。在这里,它们被用作诗中的修辞手法,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艺术效果。
- 数量非常明确,没有人能数得过来:这里用到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即通过否定的方式来强调某件事情的确定性。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某种观点或看法,即数量的明确性使得人们无法对其进行计数。这种表述方式在诗歌中常常用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或共鸣。
- 道士著白襕,且非真措大:这里的“道士”指的是出家人,通常指那些修行的人。而“白襕”是一种常见的僧人服饰。“且非真措大”则是一种反问的说法,意为“并非真正的学者或士人”。这句话可能是用来讽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像学者或士人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有学问或修养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使用数字来描绘事物,并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某种现象的看法或观点。诗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思考的境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