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州府吴江人,字道行,号衡寓。
隆庆二年进士,授会稽教谕,迁处州推官。
后以副使提学福建。
力拒请托,为忌者所中,谪知禹州,自免归。
家有谐赏园、清音阁,亭池佳胜。
工书画,晓音律,好为传奇。
诗宗唐人,书法清真,画山水秀色可餐,堪入逸品。
有《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青衫记传奇》等。
生卒年:?-?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道行,号衡寓。
隆庆二年进士,授会稽教谕,迁处州推官。
后以副使提学福建。
力拒请托,为忌者所中,谪知禹州,自免归。
家有谐赏园、清音阁,亭池佳胜。
工书画,晓音律,好为传奇。
诗宗唐人,书法清真,画山水秀色可餐,堪入逸品。
有《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青衫记传奇》等。
生卒年:?-?
送张郎中守出辰州(其一)分手风烟怅旧游,且凭樽酒暂淹留。 愁来欲拟张衡赋,君去真同郭泰舟。 征旆远从三楚没,离心先逐五溪流。 欲知何处怀人切,云白山青独倚楼。 【注释】 ①张衡:字平子,东汉文学家、科学家。曾作《四愁诗》。赋,指《四愁赋》。 ②郭泰:东汉隐士,以高洁著称。 ③“征旆”二句:意谓你像张衡一样要为国效力,像郭泰一样隐居不仕。 ④“征旆”二句:《后汉书·郭泰传》载,郭泰与友人出游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人情感以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此题的解答思路是:先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然后逐句翻译,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的典故和表达技巧。 “一朝辞簿领,千里返江湘”,意思是说一旦辞去簿书之类的职务,便要千里迢迢返回故乡。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归乡的喜悦之情。“一朝”二字写出了时间之短,表明辞官的迅速和果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郡斋即事》。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闲适自在地读书、写字。同时,也描绘了窗外的自然风光和季节变化,以及傍晚时分的鸟鸣声。 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解析: 诗句释义 1. 空斋无一事 - 描述的是书房里没有杂事,只有宁静的氛围。"无事"强调了一种悠闲的状态。 2. 散帙有馀闲 - "散帙"是指书籍散落在地上或桌上
南还入吴门道中 一入吴门道,依然故国情。 过关逢雨雪,归棹及春耕。 野市山樱熟,江村布谷鸣。 闲云如有意,出岫故相迎。 注释: 1. 南还入吴门道中:南归进入吴门(苏州)的道路中。 2. 一入吴门道,依然故国情。 一入吴门道——进入吴门(苏州)的道路。 依然故国情——依旧保有故乡的情怀和情感。 3. 过关逢雨雪,归棹及春耕。 过关逢雨雪——在过关卡时遇到雨雪。 归棹及春耕——回到家里的时候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帝里春偏丽,招寻兴未阑。——这里的“帝里”指的是京城长安,春天的景色特别美丽,我来这里欣赏美景的心情还没有结束。 2. 一樽携木末,双吹出云端。——携带着一樽酒,在树木的末端吹奏乐器,仿佛能飞到云端一样。 3. 谷静禽言细,林深花影寒。——山谷寂静,鸟儿的鸣叫声细细碎碎,树林深处,花朵的影子显得有些寒冷。 4. 归途有明月,醉向马头看。——回到路上时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一从牵世网,已自十年馀。 - “一从牵世网”:指一旦被卷入世俗的纷扰之中。 - “已自十年馀”:表示自从那时起已经有十年多了。 2. 却忆灌园子,因看种树书。 - “却忆灌园子”:指的是作者在回忆以前曾经在园林中工作的情景。 - “种树书”:可能是指园艺书籍或者是关于种植的书籍。 3. 云霞疑作阵,花竹自成居。 - “云霞疑作阵”:形容天上的云霞仿佛是战场上的阵列。 -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反复研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内容逐一比对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译文:早晨去朝拜(皇上),佩带声隐隐约约像游蛇一样曲折前行,天刚破晓时乐声传来,曙光低垂。请求做秦地的博士,十年后重见汉家官仪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八句。 首联“千盘石磴迥谁攀,疋马遥从鸟道还”。意思是说:千回百转的石阶直上云天,谁能攀登?骑着马远远地在山间小路上行进。 颔联“涧草暗侵池上梦,林花聊破客中颜”。意思是说:涧边的草丛悄悄侵入池边梦中,林中的花朵勉强打破了旅途中的愁容。 颈联“飞泉喷壑虚疑雪,宿雨蒸岚不辨山”。意思是说:飞流的泉水冲刷峡谷,仿佛真的像雪花一般洁白;夜雾弥漫,连远处山脉都分辨不清了。
【注释】 缥缈 楼高而远,隐隐可见。 五陵 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泛指长安城郊。 清砧 古代捣衣时用石或木制成的捣衣石,击打发出的声音。砧声清切。 朔雁 北方的雁。这里泛指北来的征人。 睥睨 瞭望。 紫气 祥瑞之气。这里借指皇都。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退居洛阳时,登宣武门城楼所见所感。首联写登上高楼所见之景;颔联写登临之际所触所感;颈联写登高远望所见所闻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不太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常识,如“岳”是山的意思,“岧峣宗岳”指的是泰山。诗中多次提到“禹甸河山”,这是对大禹治水的赞美;“两司马”,指汉代张衡和王允,都是著名的文人;“五大夫”,是指秦代的五个著名大臣,他们曾为秦始皇修建了五座宫殿。整首诗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 注释: 1. 登岳 - 登上泰山 2. 岧峣宗岳俯名区,万壑千岩鸟道纡 - 泰山巍峨耸立,俯瞰着整个地区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所建,自号南湘外史。 夏国公顾成裔孙。 以侯家子弟补勋卫,旋谢病归。 折节读书,广延四方宾客,时议以为四公子复出。 辽事告急,以荐募江淮水师勤王,兵甫出,被谗下狱,谪戍,寻赦还。 崇祯二年,后金兵至京师城下,大猷单车渡淮,欲独身赴斗,闻解严乃还。 后郁郁不得志而卒。 有《镇远先献记》。 生卒年:?-
释古诠是明代的诗人。 字言全,出生于广东番禺。他的诗作展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也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世界。释古诠的作品在明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他作品的学习和赏析,人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明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道行,号衡寓。 隆庆二年进士,授会稽教谕,迁处州推官。 后以副使提学福建。 力拒请托,为忌者所中,谪知禹州,自免归。 家有谐赏园、清音阁,亭池佳胜。 工书画,晓音律,好为传奇。 诗宗唐人,书法清真,画山水秀色可餐,堪入逸品。 有《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青衫记传奇》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