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溪在处皆招提,我此东山为最上。
非谓丰庖丽堂宇,于中坐此真导师。
如火周空拟则焚,如鼓涂毒闻则死。
痴禅眇劣渠得知,但以情疑实相法。
我观此会比丘众,一一从其法化生。
混而不杂如千光,用而无畏如师子。
汝宜于此办肯心,此心一办一切办。
善哉遍界尘劳门,悉是东山大智海。
送愿兄化永嘉 其一
秦溪在处皆招提,我此东山为最上。
非谓丰庖丽堂宇,于中坐此真导师。
如火周空拟则焚,如鼓涂毒闻则死。
痴禅眇劣渠得知,但以情疑实相法。
我观此会比丘众,一一从其法化生。
混而不杂如千光,用而无畏如师子。
汝宜于此办肯心,此心一办一切办。
善哉遍界尘劳门,悉是东山大智海。
【注释】
- 秦溪:即永嘉江,发源于福建武夷山,流经浙江温州。
- 东山:在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
- 比丘:古印度僧人之通称。这里指愿兄。
- 比丘众:指佛教徒团体。
- 千光:指佛光,象征佛法无边无际。
- 师子:印度神话中象神的名字,象征威力无比。
- 办:通“辨”,分辨。
- 遍界:到处,处处。
- 尘:指世间的烦恼和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去永嘉(今属浙江)学道时所写。
诗的开头两句,诗人把愿兄比作东山之巅的一座庙宇,说他在这里是最上乘的地方。“东山”指的是东晋名士谢安隐居之所,这里是借指愿兄的修行之地。“最上”二字表明了愿兄在东山之上的地位。
第三句,诗人用比喻手法,将愿兄与佛教中的导师相提并论。这里的“丰庖丽堂宇”指的是丰盛的饮食和华丽的殿堂,而“真导师”则是指具有真知灼见的导师。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对愿兄深厚的敬意。
第四句,描述了愿兄如同火一样炽烈,能够烧毁一切;如同鼓声一样恐怖,能够震慑人心。这两句诗描绘了愿兄修行时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修行境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用禅宗的典故来赞美愿兄。这里的“痴禅眇劣渠得知”指的是愿兄对于禅宗的理解虽然肤浅,但是却能够领悟其中的精髓。而“情疑实相法”则是说愿兄虽然情感上有所疑惑,但却能够通过实践来验证佛法的真谛。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用比较的方式,将愿兄与其他修行者进行比较。他认为愿兄的修行方式与其他修行者不同,他的方法更加独特和高明。
诗人以“善哉”二字结束全诗。这里的“善哉”是赞叹的语气词,表示对愿兄修行之路的赞赏和敬佩。同时,这四个字也表达了诗人对愿兄未来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