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注释】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二百四:偈颂,一种宗教的文学形式,用韵文来表达佛教教义和哲理。“偈”是佛经中的一种文体。“颂”是一种有韵律的诗歌形式,多用于赞颂佛陀、菩萨等圣者功德。“偈颂”是佛祖为了弘扬佛法,以文字的形式将佛教教义传播给世人。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一物是指万物,长灵则表示万物皆有灵性,可以感应天地万物的存在。十方则表示四面八方,普应则表示普遍感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骑声跨越色彩,超越视听的限制。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浩浩指的是广阔无边的天空,也能纵能横则表示无论在哪个方向都能自由翱翔。如如则表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也能动能静则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参饱丛林中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充实,他们不需要去询问是谁家的饭,因为他们已经吃饱了。这反映了佛教教义中的无我观念,即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是特殊的。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佛祖经常教导我们不要贪求物质享受,而要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安宁。这是佛教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即通过修行来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目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万物皆有灵性,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内心则始终保持着平静与安宁。这体现了佛教教义中的无我观念,即认为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是特殊的。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佛祖教导我们不要贪求物质享受,而要追求心灵的清净与安宁的思想,这是佛教教义中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