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沾濡,诸根萌动。
青黄各成其姿,长短各随其用。
绵绵也妙有机丝,混混也廓无棱缝。
若人问我如何,敢道不快漆桶。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偈文和颂诗。这里泛指诗歌。
一雨沾濡(rú):雨水滋润了万物;沾濡,润泽、滋润。
诸根:指人的心性、思维等精神方面。
萌动:开始生长、发芽。
青黄:青色和黄色,这里比喻各种色彩。
各成其姿:各自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长短:指事物或行为的长度和时间长短。
有机丝:有生命的丝织品,这里比喻事物的有机联系。
廓无棱缝:没有棱角,非常圆满。
漆桶:用漆涂过的桶,形容外表光鲜亮丽。这里比喻人的精神面貌。
【赏析】:此诗是一首赞美自然和谐之美的偈颂,通过描述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大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首句“一雨沾濡”,描绘了一幅雨水滋润万物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第二句“青黄各成其姿”,以青色和黄色为例,分别描绘了它们各自独特的美态,既体现了自然万物的色彩斑斓,又暗示了万物各有所长,各自为荣。
第三句“长短各随其用”,则进一步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无论是长还是短,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发挥作用。这里的“长短”并非简单的物理长度差异,而是涵盖了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形态。
第四句“绵绵也妙有机丝”,以“丝丝”为喻,赞美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美妙之处,如同有生命的丝织品一样。这里的“绵绵”不仅传达了连绵不断的意思,也暗指了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第五句“混混也廓无棱缝”,则是对前四句的描述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它描绘了一个广阔、圆满、和谐的世界,没有棱角,没有瑕疵,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无缺。这种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世界美好的向往,也寄托了他对和谐社会的期待。
最后一句“若人问我如何,敢道不快漆桶”,是对全诗主题的再次强调和升华。诗人以一个漆桶的形象作为答案,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世界的热爱和赞美。而这个漆桶,也成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形象,代表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