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默元成,至虚不盈。
体天地之含光,十方昭彻。
用阴阳之变态,万像峥嵘。
百战瘢知风雨信,垂头兀兀老升平。
【注释】
渊默元成:深藏不露,无欲为性。
至虚不盈:最空虚的地方没有东西,即道家所说的“道”。
体天地之含光,十方昭彻:包容着天地的光辉,无所不在。
用阴阳之变态,万像峥嵘:阴阳变化无穷无尽,万象纷呈。
百战瘢知风雨信: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知道风雨的征兆。
垂头兀兀老升平:低着头,显得苍老而平和。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颂扬佛门人物的作品,作者王维,此诗以赞美禅师的画作为题,其意在赞扬禅师的高深莫测、超然物外和高风亮节。全诗四句,每句八字,语言简练,含义丰富,意境深远。
第一句“渊默元成”,意为禅师深藏不露,与世隔绝。这里的“渊默”指的是深居简出,不为外界所扰;“元成”则是指禅师的本性已经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的高尚品质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第二句“至虚不盈”,意为禅师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没有任何贪欲和私心。这里的“至虚”指的是禅师的心灵达到了空灵的状态,没有任何杂质;“不盈”则是指禅师的内心没有膨胀的欲望。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物质世界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专注。
第三句“体天地之含光”,意为禅师包容着天地的光辉,无所不在。这里的“体”指的是领悟、体验;“含光”则是指包容着光明和智慧。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师的博大胸怀和智慧光芒。
第四句“十方昭彻”,意为禅师的影响力遍布十方世界,无所不在。这里的“十方”指的是佛教中的十方世界,即从东到西的所有方向;“昭彻”则是指明亮和透彻。这两句诗展现了禅师的伟大影响力和崇高地位。
第五句“用阴阳之变态”,意为禅师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创造万象。这里的“阴阳”指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变态”则是指变化无常和千姿百态。这两句诗体现了禅宗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和欣赏。
第六句“万像峥嵘”,意为万象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这里的“万像”指的是众多的形态和形象;“峥嵘”则是指壮丽和高耸入云的样子。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世界多样性的肯定和欣赏。
第七句“百战瘢知风雨信”,意为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知道风雨的征兆。这里的“百战”指的是无数的战斗经历;“瘢”在这里指的是伤痕和痕迹;“风雨信”则是指能够感知到风雨的到来。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生活经验的深刻理解。
第八句“垂头兀兀老升平”,意为低着头,显得苍老而平和。这里的“垂头”指的是低头沉思的样子;“兀兀”则是指孤独和寂寞;“老升平”则是指经历了许多事情后的成熟和稳重。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师对生活态度的淡然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的形象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描述,展现了禅师的高深莫测、超然物外和高风亮节的品质,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