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无物,当处出生。
白毵毵之头发,乌律律之眼睛。
谁敢居尊宿,僧相奉老成。
现威仪,住灭定。
随影响,放光明。
玳瑁海深难寻含月之蚌,珊瑚林没谁见𩥇潮之鲸。

【注释】

本诗为禅人化主写真求赞,全诗共八句。第一句“本来无物”指佛门中人无执着、不拘泥,随缘而生。第二句“白毵毵之头发”比喻佛性清净、如莲花般洁白。第三句“乌律律之眼睛”比喻佛性明亮如日月。第四句“谁敢居尊宿”意为佛祖们谦虚礼让,不自恃尊贵。第五句“僧相奉老成”表示僧人恭敬地对待年长有经验者。第六句“现威仪”意为表现出庄重的仪态。第七句“住灭定”意为保持禅定的状态。第八句“随影响”意为顺从一切事物的影响。最后一句“放光明”意为将佛法的智慧照亮世间。整首诗表现了佛教中的禅悟精神及其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以禅宗公案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禅宗公案中的重要思想——即在无物的佛门中,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追求或执着于某物。这种思想强调了禅宗修行的无为自然和随缘而生的理念。

“本来无物”这句直接点明了禅宗的核心理念之一——佛性清净,无需执着。在佛教中,佛性指的是众生与佛之间的原始本性,它是平等无差的,没有分别和偏见。因此,佛性的本质就是“本来无物”,即它本身是空灵的、纯净的,不需要外界的修饰和添加。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佛性的特质。“白毵毵之头发,乌律律之眼睛”,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佛性形容为洁白如莲花般的发丝,明亮如太阳般的光芒。这些比喻既形象又生动,使得佛性更加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谁敢居尊宿”这一句,则表达了佛祖们的谦逊态度。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或成就而自视甚高,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虚心和谦卑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禅宗所倡导的一种修行方式,即放下自我,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事物。

在诗歌的后四句中,作者通过描绘一些禅宗公案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现威仪”意味着展现庄重的仪态,“住灭定”则表示保持禅定的状态。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精神状态,也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平静和稳定。而“随影响”则表达了禅宗修行者顺应一切变化的能力,他们不受外在事物的干扰,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最后一句“放光明”则是将佛法的智慧照亮世间,使之普照万物,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平。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一诗通过对禅宗公案的描绘和分析,深刻地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理念。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为我们理解禅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